指導老師:伏帥 史崧正 法學學部通訊員:余紫嫣
2025年7月7日晚,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邵陽市綏寧縣暑期社會實踐團通過線上形式,對唐家村唐人書記進行了深入專訪。此次訪談旨在探訪唐家村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以竹編非遺產業為核心驅動力的生動實踐,為團隊暑期社會實踐收集寶貴的一線經驗。
訪談中,唐人書記向實踐團詳細介紹了其以電商直播推廣、竹編非遺傳承、廢棄物循環利用為核心抓手,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創新路徑。他特別分享了其創立的“唐娭毑”品牌項目——“合作社+農戶+公司”的運營模式,不僅有效盤活了本地竹編資源,為留守老人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增收平臺,更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優化了鄉村人才結構,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與經濟協同發展,成效顯著,獲得多方關注與支持。
(圖一:隊員們進行線上采訪)
實踐團尤為關注竹編產業在生態保護維度的貢獻。唐人書記介紹,當前唐家村正與高校合作,深化農林廢棄物利用研究,重點探索提升竹廢料附加值的可行路徑。該項目雖處探索階段,亟需資金與政策支持,卻為本地竹編產業升級及竹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方向。
為進一步拓展影響,唐家村多措并舉推廣竹編文化、吸引新生力量:一是打造竹編實踐基地,吸引學校開展親子研學與實踐活動,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傳承火種;二是將竹編產品融入特色民宿與風景區,巧妙結合侗族苗族風情,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實現文化傳播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通過調研,實踐團深刻了解到,唐家村通過“以竹代塑、以竹代鋼”理念引領,已成功推動竹編產業從深山農具向時尚文創華麗轉身,參與主體亦由留守老人擴展至返鄉青年。唐人書記總結道:“竹子是空的,但竹編產業能填實鄉親們的錢袋子,更能編出鄉村振興的實路子。”此次專訪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領悟到: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在于像唐家村這樣,守傳統技藝之“根”,創時代發展之“新”,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方能持續為鄉土注入澎湃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