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耗電15度。這是我的Model Y跑了3萬公里后的真實數據。當初銷售說12度就夠了。呵呵。
回想起三年前換車那會兒。滿腦子都是”智能”、”環保”、”未來”這些詞。老司機朋友勸我:別急著上車,新能源水太深。我當時覺得。他們就是保守、、、跟不上時代了。
現在?真香定律反轉了。
續航焦慮是真的存在
標稱續航594公里。冬天能跑400就不錯了。夏天開空調也得打折扣,,,這還是在市區慢悠悠開的情況下。
上個月跑長途。原計劃不充電直達目的地。結果半路電量告急......只能臨時找充電樁。導航顯示最近的樁還要繞路20公里。那一刻我想起了當初4S店經理的話:”續航焦慮?不存在的,充電樁遍地都是。”
現實很骨感啊。
特別是節假日。排隊充電成了常態,、充電樁要么壞了要么被油車占了位置,要么就是慢充樁。。你以為1小時能搞定,結果等了3小時才輪到你。這種體驗,開過燃油車的都懂。
當初業內大佬說得沒錯:”基礎設施跟不上,體驗就是災難。”
保值率讓人心疼
買車花了35萬。現在二手車商報價22萬。三年貶值13萬,,,這還是知名品牌。同期的BBA燃油車貶值也就8萬左右。
更要命的是電池衰減問題。雖然官方說8年質保,但實際上電池容量已經明顯下降了。冬季續航比新車時少了至少80公里。換電池?光工時費就要好幾萬......
朋友圈里那些早期蔚來車主,現在提起保值率都是淚。ES8從46萬跌到25萬,比股票跌得還狠、、、
行業老炮兒當時就提醒過:”新能源更新換代太快。今年的旗艦,明年就是過時貨。”
當時我還反駁說。iPhone也年年更新不是照樣保值嗎,,現在看來。汽車和手機完全不是一個邏輯。
智能化體驗喜憂參半
OTA升級確實是亮點。三年來車機系統越來越好用了。語音識別準確率、導航精度、UI流暢度都有提升、、、這點燃油車確實比不了。
但是,自動輔助駕駛的表現讓人又愛又恨。高速上確實能減輕疲勞,城市道路就比較雞肋了。識別不了復雜路況、遇到施工路段直接懵逼。最離譜的一次是把路邊的廣告牌識別成了障礙物,緊急制動差點被后車追尾......
還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哨兵模式、寵物模式、露營模式,,,聽起來高大上。實際用途有限。電耗還增加不少。
業內人士早就說過:”噱頭大于實用,這些功能更多是營銷需要。”
深以為然。
用車成本并沒想象中低
雖然不用加油了。但是,電費支出也不少。家充還好,公共充電樁的價格真不便宜。特別是快充,每度電1.5-2塊錢很常見。算下來每公里成本和油車差不了太多、、、
保險費用還更貴。新能源車型的保險費率普遍高于同價位燃油車,,,維修配件也更貴。換個大燈總成要8000塊。燃油車同級別頂多3000。
最要命的是保養雖然間隔長了,但單次費用不低。。。更換空調濾芯、制動液等項目價格都比燃油車貴30-50%。
當初4S說”用車成本低至0.1元/公里”。現在看來。純屬忽悠。
給準車主的建議
三年使用下來,我對新能源車的態度更理性了。
優點確實有:起步安靜、加速迅猛、智能配置豐富、用車環節相對環保。
但缺點也很明顯:續航焦慮、充電不便、保值率低、維修成本高、、、
如果你家里有固定車位能裝充電樁,且主要用于城市通勤。新能源車確實是好選擇。但如果是唯一用車,經常跑長途,或者沒有固定充電條件,還是建議再等等。
最重要的是別被營銷話術綁架了。什么”不買新能源就out了”、”燃油車即將淘汰”這些話,都是商家的套路。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些業內老炮兒當初的提醒真的很中肯:”新能源是趨勢沒錯,但技術和配套還需要時間完善。“
現在我信了。徹底服了、、、
理性消費不跟風。這就是我用車3年后最大的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