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體育賽事,遠非單純的競技場,更是驅動城市能級躍升的強力引擎。“辦賽就是辦城市”,這一理念在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有著生動詮釋。今年,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推出《粵動21城—廣東體育性格圖鑒》系列報道,深度剖析廣東21個地市獨特的體育性格,聚焦各地如何借力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契機,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方財經記者吳佳霖 汕頭報道
穿上包裹全身的裝備,沖浪者赤足踩在沖浪板上。呼,吸——閉上眼,又睜開,閉目復睜,踏碎長風,浪尖上的勇者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冒險。
汕頭的城市轉型就像沖浪一般,正隨浪花涌動。南澳島綿延91.96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66處海灣,青澳灣灣腹深廣、浪涌穩定、淺灘平緩,被譽為“沖浪勝地”。2025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沖浪項目比賽即將落地于此。
得益于舉辦了多場沖浪賽事,汕頭近年來吸引了世界很多人來到這片海,也讓這片海走向世界。2024年,南澳島旅游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
圍繞賽事推動的文旅融合,讓汕頭充滿活躍的沖浪氛圍,也構建了一個從興趣到專業、再到產業的良性生態圈。有人通過系統訓練獲得國際沖浪裁判證書,有人將愛好轉化為事業創辦沖浪俱樂部,更有敏銳者依托沖浪熱潮發展高端民宿等文體旅經濟,形成獨特“沖浪生活”標簽。
隨著“全運會,汕頭準備好了”的宣言響起,可以預見,隨著賽事持續舉辦和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沖浪將成為汕頭更亮眼的一張名片,讓汕頭的城市轉型之路走得更穩、更有活力。
作為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南澳島地處北回歸線,擁有漫長且形態多樣的海岸線。青澳灣更是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海岸線2400m,其中沙灘岸線1800m,成為兼具美觀性和游玩性的沖浪寶地。
南澳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股長田雨向南方財經記者介紹,青澳灣的浪能資源尤為可貴——全年水溫適宜,冬季盛行季風帶來穩定且強度適中的海浪,尤其適合初、中級愛好者練習進階,同時也能滿足部分專業選手的需求。
盡管近年來戶外運動漸成風向,但沖浪2016年才被批準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項運動仍處于全民普及階段。“很多人不敢嘗試沖浪,沖浪賽事的舉辦,為南澳島沖浪的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已有10年沖浪經驗,在南澳島經營HIPAI沖浪生活館余建明認為,賽事讓更多遠道而來的客人了解了“青澳灣是沖浪勝地”。
于2019年在南澳島青澳灣舉辦的首屆亞洲沖浪暨全國沖浪錦標賽,吸引了亞洲各地的沖浪選手參賽,讓汕頭一時間“名聲大噪”。
“這無疑是南澳島沖浪的里程碑事件,此后每年青澳灣都會舉辦全國沖浪錦標賽。”余建明表示,每當比賽前夕就有沖浪運動員前來訓練備賽,一年又一年的積累證明,青澳灣已成為沖浪比賽場地的不二之選。
近年來,南澳島國際賽事頻頻,舉辦2023年與2024年全國沖浪錦標賽、2024年全國海岸賽艇沙灘沖刺冠軍賽等9場高規格水上運動項目,并于2024年自主舉辦中國海洋五項賽(汕頭·南澳站)。在這些頂尖賽事中,汕頭人作為參賽選手、裁判、工作人員等深度參與其中。
賽事的舉辦營造了良好的沖浪運動氛圍。廣東省沖浪項目一級裁判李陽表示,兩年前的汕頭,知道沖浪的人都非常少,有沖浪基礎的人可能湊不出20個。但通過兩年的發展,汕頭有沖浪基礎的人已超過了500人。汕頭隊的吳子豪、陳照郁、張錦璇、張錦杏等運動員將代表廣東參加十五運沖浪比賽。
“南澳每年都舉辦水上運動項目的體驗活動,讓專業運動員去帶領市民、游客去免費體驗沖浪等項目,今年有200多位游客參與。”田雨說。
今年5月,余建明剛獲得沖浪國家級裁判員的資格認定。他介紹,汕頭目前有多家體育俱樂部針對沖浪設計了多種項目,包括俱樂部運營、賽事經濟、裝備銷售與維護、專業人才培養、青少年教育等。
除了核心的沖浪教學,圍繞打造沖浪文化品牌也是沖浪產業運營的未來方向。余建明告訴南方財經記者,未來一方面將對沖浪產業產品進行細分,涵蓋沖浪裝備、沖浪服裝等功能性產品;另一方面還將聚焦當下備受關注的情緒價值供給,推出沖浪周邊、沖浪首飾等承載沖浪文化內涵的產品。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沖浪作為典型的體驗式運動,其消費需求會隨裝備消費同步增長。同時,沖浪自帶的強社交屬性,還將催生以興趣為紐帶的圈層消費。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與水上運動設施的持續完善,各類體驗式運動乃至極限運動將被更多人熟知和喜愛,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沖浪點燃文旅新引擎
汕頭著力發展南澳島沖浪運動及相關產業,是其突破海島發展瓶頸、培育經濟增長“第二曲線”的戰略抉擇。
受生態保護政策約束,“重工業不上島”是剛性原則,南澳島傳統發展空間受限。南澳縣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副局長林敬福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傳統支柱的漁業高度“靠天吃飯”,受氣候波動、市場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產業波動大且附加值有限,目前島上只有輕加工與運輸,難以支撐可持續的GDP增長和居民收入提升。
因此,文旅成為汕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 “新增長極”,沖浪則是推動文旅升級的重要支點。汕頭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壯大海洋旅游產業,支持南澳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造國際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發展沖浪等濱海休閑旅游項目等。
沖浪為南澳高端民宿業提供了核心賣點與客源保障。在“百千萬工程”等政策支持下,島上涌現出一批投入高達七八百萬元、定位高端的特色民宿。
“為了民宿而來南澳。”九溪澳村的民俗協會會長尤善華告訴南方財經記者,這些民宿的吸引力源于沖浪生活的海島體驗,不少游客直言“沖著方便沖浪和體驗這種生活方式而來”。
隨著民宿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田園風高端民宿興起。據他介紹,高峰期,民宿價格為每晚1900元,入住率可以達到90%左右。九溪澳村的GDP已從6年前的5萬元到了如今近50萬元。
隨著沖浪的成功實踐,同步帶動了卡丁車等多元化濱海休閑項目的開發。硬虎戶外運動營地總經理許越翀介紹,暑假南澳島的游客很多,最高峰卡丁車基地一天可以接待3000人,發車680輛。
這種“靠海吃海”的文體旅轉型升級,將南澳島從傳統漁港,塑造成以特色運動為驅動力的綜合性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2024年,南澳入島人次突破1000萬,旅游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隨著“跟著十五運游汕頭”等精品旅游路線的推廣,今年1—5月,南澳累計入島車輛105.38萬輛,累計入島人次544.50萬人,累計旅游綜合收入約22.40億元。
為了汕頭未來更好打造沖浪勝地標簽,張毅建議,汕頭需進一步加大沖浪特色優勢與服務的推廣力度,尤其要突出冬季適宜沖浪這一核心賣點;同時緊扣消費場景多元化趨勢,結合美食、海景等本地資源,針對不同細分人群設計特色活動與服務,如親子體驗營、校園沖浪課程、女性專屬沖浪季、沖浪嘉年華等,以此倡導全民參與,切實降低運動門檻。?
以賽事為基,則更好推動產業融合消費。汕頭一方面應著力打造沖浪賽事品牌,將獨特的賽事標識與潮汕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汕頭沖浪的辨識度,使其成為彰顯城市特色的名片;另一方面需提升賽事規格,積極對接國際沖浪運動協會、世界沖浪聯盟等國際組織,爭取承辦更多高水平國際賽事,進而吸引全球游客,拉動旅游住宿消費增長。
張毅強調,沖浪作為相對特殊的體育運動項目,健全安全保障體系是關鍵,其中涵蓋浪點實時勘測、專業救生配備、醫護人員駐場及綜合保障服務等。唯有確保賽事安全有序開展,讓選手安心參賽、觀眾放心觀賽、體驗者勇于嘗試,才能為產業發展筑牢根基。
十五運會沖浪賽事即將落地汕頭,當地滿懷期待。“除了吸引游客到場,各大媒體、贊助商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南澳島,沖浪能得到更多曝光機會。”余建明說,“美食之鄉”結合“沖浪勝地”,為汕頭旅游增添了一個不得不來的理由。
此刻的南澳島,十五運的熱烈氣息已悄然彌漫,充滿活力的涂鴉和標語隨處可見。4個月后,這片蔚藍海域將迎來十五運沖浪賽事的巔峰對決——15支隊伍踏浪而來,130名健兒逐浪而上,上演一場屬于海洋的熱血競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