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孫曉晨)中國首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態共生越野跑賽事——阿尼瑪卿極限挑戰賽將于8月15日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啟幕。賽事以阿尼瑪卿雪山為舞臺,開啟競技與自然守護的共生之旅。
立足國家戰略 打造生態賽事標桿IP
作為響應國家發改委、體育總局《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及青海省"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南試驗區建設工作"的重要實踐,阿尼瑪卿極限挑戰賽開創性地將極限競技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標志著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在"生態可持續賽事"理念上的正式破題。
賽事致力打造兼具頂級競技性、文化深度與生態可持續性的標桿IP,塑造 "中國最高海拔越野+精品高端氛圍+特色民族文化+生態可持續發展" 的黃金標簽,成為驅動 "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 建設與 "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落地的先鋒力量。
本次賽事由中共果洛州委、果洛州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瑪沁縣委、瑪沁縣人民政府、果洛州文體旅游廣電局承辦,瑪沁縣文體旅游廣電局、瑪沁沁耀城鎮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協辦。
首屆賽事落地阿尼瑪卿 構筑共生賽事原點
果洛,這片被譽為"雪域凈土"的三江源核心地帶,不僅是中華水塔的重要源頭,更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千年智慧。阿尼瑪卿雪山作為昆侖山系主峰之一,其冰川融水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同時作為三江源生態屏障的東北緣,對維系高原生態平衡具有關鍵作用。
阿尼瑪卿因其地理之高、生態之重、文化之厚,具備開展生態共生賽事的獨特基礎與深厚底蘊。賽事選址于此,既是對極限環境的挑戰嘗試,也是對國家生態戰略、文化傳承與高原保護實踐的積極響應。作為中華水塔的重要源頭區域,果洛在生態賽事理念從倡導走向落地的過程中,正在展現出獨特的示范價值與實踐可能。
賽道上的生態契約 規則即守護
賽事首創"不打擾自然"的生態賽道機制——選手在穿越冰川與草甸途中,需主動避讓牧民放牧、牦牛群遷徙路線及野生動物棲息地,最大限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干擾。
這一"生態共生"理念不僅體現在賽道設置上,也貫穿于規則設計、行動執行及賽后修復等多個環節。選手將在賽前簽署《雪山契約》,承諾踐行環保行動;賽事全程禁用一次性物品,統一使用可重復利用裝備,同時設立生態修復小組于賽后完成賽道清理工作。通過一系列切實舉措,賽事將生態保護寫入競賽基因,在極限挑戰中真實踐行"與萬物共生"的理念。
區別于傳統越野賽事,本次賽事創新設立"競技積分 + 環保積分"的雙軌計分體系。選手在完成賽程的同時,除依據成績獲取競技積分外,還可通過參與環保行動、無痕打卡、垃圾回收等方式,累計生態積分。這一機制的引入,意味著"跑得更快"與"做得更環保"同等重要,賽事評價體系不再僅限于速度與耐力,更關注責任與可持續行動,從而重新定義高原越野賽事的價值維度。
打造跨界融合盛會 "跟著賽事去旅行"落地高原
作為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為舞臺打造的高原生態盛會,"阿尼瑪卿生態體育文化節"通過融合地域特色與當代潮流,打造出富有參與感與沉浸感的賽事體驗場景,踐行"跟著賽事去旅行"的新方式。
參賽選手在參與越野挑戰的同時,也將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生態、人文、藝術的多維碰撞。馬背藏戲、格薩爾說唱、非遺展演、攝影展等系列活動將貫穿賽事期間,使賽事不僅成為競技平臺,更成為連接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的生態文化體驗。
高海拔硬核挑戰 全球精英角逐雪域賽道
首屆賽事共設置雪域巔峰組(50km)和大眾體驗組(8km)兩個組別,僅開放122個限量席位。雪域巔峰組包含個人賽、商學院團體賽、企業組團體賽,完賽后可獲得ITRA積分。該組要求選手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個人積分必須達到400分及以上或者提供1年內1次50千米及以上或1年內2次40千米及以上比賽完賽證明。大眾體驗組不限門檻,面向所有熱愛高原運動的挑戰者,路線設置于雪山緩坡區域,線路相對平緩、安全,兼具自然景觀與文化體驗。
賽事報名通道已于7月20日在賽事公眾號 "阿尼瑪卿極限挑戰賽" 開啟。極限挑戰,生態覺醒,歡迎所有熱愛自然、熱愛高原的挑戰者加入,共赴這場"奔跑即守護"的生態之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