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印太戰略"真的要泡湯了?
最近短短幾天內,美國在亞洲方向接連遭遇重擊。
韓國總統李在明雖然口頭澄清"親華"誤解,但實際行動卻在一步步疏遠華盛頓;印度更是從之前的"親美搖擺"直接轉向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而在金融戰場上,中國再次拋售美元美債。
三條戰線同時失守,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韓國變臉
7月17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專門出來澄清,強調自己會把韓美同盟放在首位,"希望美國不要誤解自己"。聽起來很忠誠對吧?但問題是,他為什么要特意澄清?
原來,李在明在競選期間就明確表態:"無論臺灣海峽發生什么,兩岸關系的發展與韓國無關,對大陸和臺灣都說聲謝謝就可以了。"這話聽著客氣,但對美國來說簡直就是當頭一棒。
要知道,前任總統尹錫悅可是"對美絕對忠誠"的代表,甚至在G7峰會上公開表示要加強與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合作。兩人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反差讓華盛頓有點措手不及。
而且李在明不只是嘴上說說。根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美兩國正在進行實質性磋商,研究將韓軍的戰時指揮權從美軍手中收回。自朝鮮戰爭以來,韓軍的戰時指揮權一直由美軍掌控,這是美國在東北亞軍事部署的重要支柱。
一旦戰時指揮權回歸韓國,駐韓美軍的跨境作戰就要受到韓國政府的嚴格約束。換句話說,如果臺海真的出事,李在明完全可以以"維護韓國主權"為由,要求駐韓美軍不許離開韓國本土參與任何軍事行動。
這等于提前把韓國從"馬前卒"的身份中解救出來,讓美國在東北亞最重要的軍事支點變成一個"靠不住"的盟友。
印度向東看
如果說韓國的變化還算"溫和",那印度的轉向就更加戲劇化了。
7月上旬,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公開表示,中俄印三方正在就恢復合作機制進行積極談判,中國外交部也積極回應愿與印俄保持溝通。
之前印度可是美國眼中的"抗中橋頭堡",華盛頓在印太戰略中給印度安排的角色就是牽制中國。但印度這些年的表現,說是"墻頭草"都算客氣的。
在2024年俄羅斯主辦的金磚峰會上,當中俄希望討論金磚貨幣支付體系時,印度直接跳出來強烈反對。
原因很簡單:特朗普當時威脅說如果哪個國家敢搞"去美元化",他當選后要進行報復。印度一聽就慌了,外長蘇杰生甚至公開喊話"沒有去美元化",生怕得罪了美國老大哥。
在上合組織會議上,印度更是把"攪屎棍"的本事發揮到極致。不但把與巴基斯坦的邊界爭端拿到多邊會議上討論,還非要在決議中加入"譴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的內容,搞得其他成員國都很尷尬。
中國想建立獨立的本幣結算機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其他國家都覺得這是好事,就印度一聽就跳腳。
正是因為印度的"撒潑打滾",導致2025年6月26日在青島召開的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場沒有發布聯合聲明的會議。當時各國代表都很無奈,印度就是不肯在涉及美元替代機制的條款上簽字,最后會議只能草草收場。
但是現在,印度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為什么?答案很簡單:特朗普根本不領印度的情。你以為幫美國干臟活就能換來優待?太天真了。特朗普上臺后,對印度的關稅制裁一點都不手軟,還想強行打開印度的農業和工業市場。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明確表示,農業和乳制品是印度的兩條"重要紅線",必須高度謹慎處理。
農業對印度來說就是"命根子",印度有6億人口依靠農業為生,國內農民抗議活動剛剛平息不久,此時在農業問題上向美國低頭,莫迪的政治生涯可能都要完蛋。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印度終于意識到一味討好華盛頓是沒有出路的。于是,莫迪政府開始"向東看",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的重啟也就水到渠成了。
俄羅斯對此表現得很樂觀,畢竟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多一個合作伙伴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
美債拋售潮
7月17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5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中國再次減持美國國債9億美元,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減持。雖然單月減幅看起來不算太大,但這種持續性的動作傳遞出的信號卻非常明確。
中國持有的美債總額從4月的7572.5億美元下降至5月的7562.6億美元。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趨勢就更加明顯了:從2021年10月的最高峰1.07萬億美元,到現在的7560億美元,中國的美債持倉量已經縮水了近30%。
中國現在已經退居美債第三大持有國,排在日本和英國之后。
為什么要持續減持美債?首先,美國的財政狀況實在是讓人擔憂。債務總額已經突破36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130%以上。
并且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背景下,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正在飛速增長。2024財年,美國政府僅利息支出就超過8000億美元,比國防預算還要高。
這種情況下,美債的系統性風險正在不斷累積。對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來說,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考慮,絕對不能把雞蛋都放在美國這一個籃子里。
所以一方面加快推進與俄羅斯、印度等國的本幣結算機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另一方面增持黃金儲備,提升外匯資產的多樣性。
美債面臨的不僅僅是中國減持的問題,而是整個國際信任體系的松動。
近幾年來,美國動輒就把美元結算系統當成制裁工具,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伊朗的制裁、對朝鮮的制裁,哪一次不是拿美元支付系統開刀?這種做法讓其他國家心里都打鼓:誰知道哪天美國會不會也這樣對付我?
在這種情況下,持有大量美債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脈交給別人。聰明的國家當然要提前做準備,分散風險。所以中國減持美債,不是什么金融武器,而是正常的風險管理。
特朗普原本想通過經濟霸權主義和地緣對抗來鞏固美國地位,結果卻透支了美國的長期影響力,導致盟友信任崩塌。
韓國要收回軍事主權,印度轉向多邊平衡,中國減持美債,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實際上都指向同一個問題:美國的戰略短視正在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