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等媒體2025年7月20日的報道,俄羅斯堪察加東岸遠海地區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小時,在14:28~15:23分這短短的一小時中,此處連續發生4次6.5級以上強震,最低震級6.6級,最高達7.2級。如此密集的大級別地震,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發生,在以往的地震史上也是十分少見的。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這四次地震的詳細信息如下:
第一次地震發生于北京時間7月20日14時28分,震中位于北緯53.05度,東經160.40度,震級6.6級,震源深度10公里;
第二次地震發生于14時49分,震中在北緯52.90度,東經160.45度,震級高達7.2級,震源深度同樣為10公里;
第三次地震在15時07分來襲,震中處于北緯52.90度,東經160.55度,震級6.7級,震源深度10公里;
第四次地震于15時23分發生,震中位于北緯52.85度,東經160.70度,震級6.6級,震源深度10公里 。
此次連續4次地震的主要震中位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以東100多公里處海域,涉及堪察加邊疆區多個居民點。如此短時間內的連續性強震十分罕見,通常情況下,短時間內的多次強震被認為是一個地震序列。這種地震序列的形成往往與該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密切相關。
堪察加半島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太平洋板塊與北美-堪察加板塊交界處,這是全球地震活動最為頻繁的區域之一,是傳統的多火山地震區域。
在板塊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巖石圈內部會積累大量的應力。當應力積累到超過巖石的承受極限時,巖石就會突然破裂或發生錯動,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引發地震。
在本次堪察加東岸遠海的地震中,很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向北美-堪察加板塊下方俯沖的過程中,在局部區域產生了復雜的應力分布。這種復雜的應力分布導致了巖石圈在不同位置和深度,在短時間內相繼發生破裂和錯動,進而引發了這一系列的強震。
地震發生后,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堪察加邊疆區總局發布了關于地震和海嘯情況的通報。通報稱,受太平洋海域發生的一系列地震影響,堪察加海域可能出現高度不超過60厘米的海嘯波。
我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認為此次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這是因為海底地震發生時,如果震源機制導致海底地形發生突然的垂直位移,就會擾動上方的海水,產生海嘯波。
在本次事件中,7.2級的強震以及連續多次的地震活動,很有可能造成了海底的劇烈變動,從而具備引發局地海嘯的條件。不過,相關部門也表示,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
對于該地區是否還會再次發生地震,這是一個難以準確預測的問題。從地震學的角度來看,在一個地震序列中,主震之后往往會伴隨一系列的余震。余震的震級通常小于主震,但也有可能對當地造成一定的破壞。鑒于本次地震的復雜性和連續性,后續發生余震的可能性較大。
一些地震研究機構通過對歷史地震數據和該地區地質構造的分析,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地區仍需警惕較強余震的發生,甚至不排除有更高震級地震的可能性。但由于地震預測目前仍是世界難題,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具體的地震發生時間、地點和震級還無法精確給出。好在此地距我國比較遙遠,海嘯方面又有多重島嶼阻擋,基本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
消息來源:《極目新聞》7月20日報道《6.6級、7.2級、6.7級、6.6級!俄羅斯一地1小時內連發4》
《央視新聞》7月20日報道《受地震影響 俄堪察加邊疆區多地發布海嘯預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