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范文清
近期,工信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的問題(建議)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此次行動距離6月10日主流車企集體承諾“60天賬期”恰好過去一個月。這一時間節點的巧合,充分表明監管部門不僅關注企業的表態,更看重承諾的實際落地效果,彰顯了監管對于政策落實的重視。
從長遠角度來看,“60天賬期”承諾若能真正落地,無疑將為汽車行業帶來積極影響。它有望推動行業從單純的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讓行業上游的供應商能夠快速回籠資金,進而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中,為車企提供更具價值的增值服務,形成良性循環。
然而,對于經銷商而言,車企縮短賬期意味著他們需要在更短時間內支付車款,這無疑加大了其資金壓力。倘若車輛銷售速度沒有得到明顯提升,經銷商的現金流壓力將會急劇增加,經營難度也會隨之加大。
事實上,作為汽車行業里的中小民營企業,不少汽車經銷商同樣深陷賬款拖欠的困境,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汽車經銷商的運營邏輯往往圍繞重資金周轉展開,作為連接車企與消費者的關鍵環節,他們通常需要先行墊付資金從廠家批發車輛,再面向終端零售,這一模式使得經銷商始終面臨著不小的資金壓力。
在市場行情向好時,經銷商銷售新車能夠獲利,資金周轉相對順暢;但車市持續兩年多的價格博弈,讓處于汽車產業鏈末端的經銷商苦不堪言。他們不僅要承受進貨價與零售價倒掛帶來的直接損失,還要承擔場地租金、員工工資、售后服務等固定成本。當利潤被擠壓到臨界點,汽車經銷商就會因資金鏈瀕臨斷裂而陷入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退網數量同比激增,部分品牌的經銷商虧損面超過七成。不少經銷商為了維持經營,不得不減少服務投入、壓縮售后維護成本,而服務質量的下滑會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進而影響汽車銷量,最終不利于行業建立良性的生態環境。
目前,主流車企的集體承諾主要面向供應商群體,經銷商的生存困境并未得到足夠重視。為此,6月至今,廣東、河南、江蘇、上海等省市的地方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相繼向車企發出倡議,希望車企能優化商務政策,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合作機制。
對此,筆者認為,車企應從維護自身品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采取切實措施緩解經銷商壓力。一方面,對經銷商返利實行明確的結算時效管理,確保資金能快速返還至經銷商賬戶,直接緩解因返利滯留導致的資金短缺問題,支持其日常經營周轉;另一方面,考慮延長庫存融資免息周期,比如將傳統的2~4個月免息期延長至5~6個月,通過降低融資成本來減輕經銷商的資金壓力,緩解庫存積壓時因資金占用而產生的周轉困境。
只有車企與經銷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新的市場形勢下及時調整運營機制,構建和諧共贏的合作關系,才能共同推動汽車行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