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圖源:浙江在線
上市公司實控人、大股東,一度是中國商界,特別是中國超級富豪們追捧的“身份標簽”。但這個傳統“口味”正在生變,東部地區一些上市公司的實控人、超級富豪們,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撕掉”這些標簽,這股“風”似乎正在中西部蔓延……
7月13日晚,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疫苗企業成都康華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華生物”)(300841)突發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振滔正在籌劃控制權變更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股票自7月14日開市起緊急停牌,預計停牌不超過2個交易日。這則公告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將曾創下35天暴漲13倍神話的資本明星推至聚光燈下,更牽出其背后傳奇商人王振滔跌宕起伏的商業棋局。
緊急停牌背后的控制權博弈
公開資料顯示,康華生物成立于2004年,位于成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等A生物配備有動物試驗中心、高技術水平的細菌和病毒類疫苗GMP生產車間,主營業務包括預防用生物制品的生產、銷售、研究、開發及技術服務等,現有產品包括“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商品名:邁可信)和“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商品名:HDCV)。
圖源:康華生物
根據公告披露,康華生物于7月11日收到控股股東王振滔的書面通知,各方目前尚未簽署任何正式協議,正處于交易方案論證與條款磋商的關鍵階段。對于市場最關切的潛在接盤方,公告保持高度緘默,僅強調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此次停牌依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6號——停復牌》相關規定執行,核心目的在于保障信息披露公平性,避免敏感期股價異常波動損害投資者權益。
停牌公告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這家生物醫藥企業的現狀困境。公司承諾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披義務,待事項確定后及時公告復牌。但資本市場已然嗅到不同尋常的氣息——這或許標志著執掌康華生物二十余年的"溫州鞋王"即將退場。
圖源:奧康鞋業
回望2020年6月16日,康華生物以70.37元/股登陸創業板,其核心產品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作為國內首創產品,不僅打破國際壟斷,更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生產空白。資本市場的熱情將公司股價推至令人瞠目的高度:連續20個交易日漲停,上市35天暴漲13倍,最高觸及996元/股,市值突破500億大關,榮膺創業板“股王”稱號。康華生物上市時,王振滔曾接受采訪時表示,康華生物的IPO上市則意味著奧康成功找到了自身增長的“第二曲線”。不過該報道同時提及,“從深交所敲鐘回來后,王振滔一直待在溫州的奧康總部,對于他來說,鞋依然是主業?!?/p>
然而商業傳奇急轉直下。隨著競爭對手康泰生物等同類型產品強勢入局,康華生物業績遭遇斷崖式下跌。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14.32億元同比下滑9.23%,凈利潤3.99億元同比下降21.71%。危機在2025年一季度全面爆發:營收驟降至1.38億元,同比暴跌55.70%;凈利潤縮水至2070.86萬元,同比斷崖式下降86.15%。更嚴峻的是,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貢獻了公司超99%的營業收入,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暴露無遺。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表示,整體來看,疫苗企業普遍面臨一定壓力。一方面,業績下滑是較為普遍的現象,部分企業總營收和凈利潤連續多個季度下滑。另一方面,企業在市場競爭、產品價格、研發創新等方面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需要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和發展方向以應對挑戰。
鞋王的跨界征程與誠信危機
康華生物的命運轉折,與其實際控制人王振滔的商業傳奇密不可分。這位1965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的企業家,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溫州鞋王"、奧康集團創始人。
圖源:奧康鞋業官網
王振滔的創業歷程頗具傳奇色彩。1988年,年僅23歲的他懷揣3萬元積蓄,在家鄉永嘉創辦奧林鞋廠(奧康集團前身)。在溫州鞋因質量問題飽受詬病的年代,王振滔以超乎常人的決心重塑行業信譽。1999年12月15日,他在杭州點燃"雪恥之火",當眾焚毀2000多雙假冒奧康皮鞋;2007年再赴杭州點燃"誠信之火";2016年在貴州點燃"良知之火"。三次點火事件,成為浙商群體重質量、守信譽的標志性象征。
憑借對品質的執著,王振滔用十年時間將奧康打造成行業龍頭。2012年,奧康國際(603001.SH)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摘得"中國男鞋第一股"桂冠,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4.50億元,凈利潤突破5億元。正值皮鞋事業巔峰之際,頗具戰略眼光的王振滔于2004年跨界進軍生物醫藥領域,在四川成都投資創立康華生物,將其定位為奧康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未曾預料,王振滔的商業版圖近年遭遇雙重危機。不僅康華生物業績遭遇斷崖式下跌,奧康國際陷入持續經營困境。
不僅康華生物業績遭遇斷崖式下跌,在傳統鞋業主戰場,隨著消費習慣劇變,皮鞋市場持續萎縮。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皮鞋產量已從2016年的46.18億雙降至2021年的35.24億雙。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收縮至17億雙。在此背景下,奧康國際近五年主營業務連續虧損,2023年預計虧損95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擴大至1.62億元,市值萎縮至約20億元。
圖源:浙江證監局
更嚴峻的是,2024年3月15日,王振滔實際控制的兩家上市公司奧康國際與康華生物同時公告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4年5月,浙江證監局對王振滔及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王振滔被罰款300萬元并予以警告。經查,2021-2022年間,奧康股份通過第三方將累計超2.6億元資金轉移至王振滔控制的關聯企業,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2021-2023年,經銷商超9.6億元貨款被引導至王振滔控制賬戶,導致上市公司回款滯后卻未依法披露。
落袋為安?富豪們忙著轉讓實控權
曾經被中國超級富豪視為核心“身份標簽”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頭銜,如今在東部地區正被部分持有者主動“剝離”。這股風潮不僅勢頭強勁,且有向中西部地區蔓延的明顯跡象。王振滔退出康華生物的控制層,正是這一趨勢的典型案例。
王振滔退出康華生物的戰略調整早有跡可循。2023年8月,王振滔及其控制的奧康集團閃電轉讓康華生物7.48%股權予濟南康悅齊明投資合伙企業,套現約5.49億元。截至2024年1月,其直接持有的康華生物股份中96.49%已被質押融資。2025年7月1日,寧波圣道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淄博泰格盈科創業投資中心兩大原始股東宣布計劃清倉所持2.44%股份,預計套現2億元。這一系列資本動作,或已為今日的控制權變更埋下伏筆。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對于康華生物而言,控制權變更可能是重獲新生的轉機,新控股方的產業背景與資源注入,或將幫助公司突破產品單一困局,加速在研管線推進。公司2025年經營計劃中提及的"聚焦重點研發項目""促進產能提升""強化營銷管理"等目標,亟需新資本力量的強力推動。
值得關注的是,王振滔家族近年加速資本變現。除康華生物減持外,在奧康國際平臺,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盈利21.86億元卻分紅19.83億元,其中2019-2021年分紅率分別高達850.74%、685%、588.77%。這三年凈利潤合計0.84億元,現金分紅卻達5.82億元,分紅金額達到凈利潤的6.93倍。此外,通過2015年股權轉讓給親屬及2018年折價轉讓給第三方,王振滔家族在奧康國際平臺套現約20億元。
當前資本市場正經歷一股上市公司實控人,尤其是昔日超級富豪加速轉讓控制權的風潮。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異常活躍。據不完全統計,僅上半年就有72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權擬變更公告,較去年同期的30家激增140%。其中,私人控股企業占據相當比例,如超達裝備、*ST東晶、泰慕士、永安行、*ST賽隆、藏格礦業、宏輝果蔬、海川智能等。僅今年6月單月,就有22家公司新披露相關公告,而去年6月僅有2家。
風潮正從中東部向西部地區擴散。近年來,川渝地區已有多家上市民企發生或擬發生控制權變更:例如2025年7月9日,吉峰科技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協議轉讓股份過戶完成,公司控股股東正式由四川特驅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驅教育”)變更為安徽瀾石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瀾石”) ,實控人由汪輝武變更為田剛??;2025年6月3日,帝歐家居公告其控股股東正籌劃一致行動關系變更,可能導致控制權變更,潛在交易方為成都水華智云實控人朱江。更早的2024年,隆鑫通用因司法劃轉,控制權易主至宗申新智造及左宗申;紅旗連鎖實控人則完成向四川商投投資的股份轉讓,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曹世如變更為四川省國資委。
這深刻反映了富豪群體對“上市公司實控人”這一身份標簽的態度巨變——從過去的競相追捧,轉向如今尋求套現離場。驅動這一轉變的動因復雜且現實,包括企業業績承壓與主業萎縮、監管環境趨嚴與風險上升,以及資本退出渠道的日益成熟等因素。當“我才不當上市公司實控人”成為超級富豪們的一種情緒,你發現了什么?你想說點什么?歡迎留言交流……科創四川即日起同步推出“走近實控人”合集,持續關注成渝地區上市公司實控人這一特殊群體。
科創四川研究員 龔銳綜合整理
本期值班責編 伍麗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