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天然氣產量達4.12萬億立方米——4124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增長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場在能源轉型、地緣沖突及經濟復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復雜演變趨勢。
盡管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但天然氣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之前的過渡能源的地位依然穩固,特別是在美國、亞洲和部分歐洲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支撐下。
全球天然氣生產格局呈現高度集中化特征,前四大產氣國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產量。這種集中化使得供應鏈更容易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俄烏沖突對歐洲天然氣市場的沖擊就是典型案例。
與此同時,液化天然氣貿易的快速發展讓市場更加全球化,但也帶來了更大的價格波動風險。從區域來看,新興產氣國正在崛起,中東和東南亞部分國家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成為全球產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相比之下,歐洲傳統產氣國普遍面臨產量下滑,這既受到能源轉型政策的影響,也反映出部分氣田資源逐漸枯竭的現實。非洲地區則表現分化,投資不足和政治因素導致部分國家供應不穩定。
接下來,我們看主要產氣大國的數據
盡管略有下滑,但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再一次超過了1萬億立方米(10330億立方米),繼續領跑全球——占比高達25.5%,四分之一啊。
這一卓越表現主要得益于頁巖氣革命的持續影響,特別是二疊紀盆地、馬塞勒斯和巴肯等主要頁巖氣田的穩定產出。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盡管部分老氣田產量自然遞減,但得克薩斯州、賓夕法尼亞州等主要產氣區的鉆井效率提升和技術創新有效抵消了這一影響。
在出口方面,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持續擴張。2024年,美國保持全球最大LNG出口國地位,主要出口流向歐洲和亞洲市場。Cheniere能源等主要出口商的產能利用率保持高位。
新投產的Golden Pass等項目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市場地位。電力供應方面,天然氣發電占比維持在40%左右,低廉的天然氣價格繼續支撐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不過,美國天然氣產業也面臨挑戰。環保法規趨嚴導致部分項目延期,管道基礎設施不足制約了部分氣田的開發。同時,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可能在未來對天然氣需求構成壓力。盡管如此,分析師普遍預測,在未來5至10年內,美國仍將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
經歷了2022年、2023年的下跌后,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在2024年終于迎來了增長——同比擴張7.1%,產量恢復至6298.6億立方米。請注意“恢復”兩字,產量與2021年的7021億立方米相比仍有差距。
這個“恢復性增長”顯著凸顯出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的強大韌性,通過成功開拓亞洲市場彌補了歐洲市場的損失。中國已成為俄氣最大買家,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持續擴容,"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建設加速推進。
同時,俄羅斯北極LNG項目陸續投產,諾瓦泰克公司主導的"北極LNG-2"項目已實現商業化運營。不過,俄氣產業仍面臨技術設備進口受限、歐洲市場永久性萎縮等挑戰。未來俄羅斯將繼續深化"向東轉"戰略,但基礎設施不足可能制約其產能釋放速度。
伊朗2024年的天然氣產量約為2629.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9%,占全球6.37%的份額,穩居世界第三。作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伊朗受制于西方制裁導致開發嚴重滯后,南帕爾斯等巨型氣田開發進度緩慢。
不過,隨著伊朗與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特別是與中石油簽署的400億美元合作協議逐步落實,部分關鍵項目獲得突破。當前伊朗正加速推進LNG出口設施建設,同時通過管道向伊拉克、土耳其等鄰國擴大出口。但資金短缺、技術封鎖等問題仍制約著伊朗天然氣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想不到吧,我國也是天然氣生產大國
2024年中國天然氣產量約為2483.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7%,占全球6.02%的份額,位列世界第四。這一增速在前十大產氣國中表現亮眼,充分體現了中國在能源安全戰略下對天然氣開發的高度重視。
從區域分布看,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三大主力產區,其中頁巖氣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涪陵、威遠等頁巖氣田產量持續攀升。目前來看,我國天然氣產業呈現三大特征:
一是非常規天然氣占比提升,頁巖氣、煤層氣產量增速高于常規天然氣;二是進口依存度仍高達45%左右,LNG接收站建設持續推進;三是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城市燃氣和工業用氣占比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加快構建多元化供應體系,中亞管道、中俄東線、緬甸管道等跨境項目運行穩定,同時國內儲氣庫建設加速推進。展望未來,中國天然氣產業面臨產量增長與低碳轉型的雙重挑戰。
一方面,"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天然氣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的目標已提前實現;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下,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審視。業內預計,中國天然氣產量將保持溫和增長,但增速可能逐步放緩,更注重開發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和技術創新。
其他部分國家的天然氣產量簡介
加拿大(第5):產量1941.6億立方米,增速2.0%,憑借豐富的頁巖氣資源和穩定的美國出口市場保持穩健增長。
卡塔爾(第6):產量1794.5億立方米,下降1.1%,全球LNG出口霸主地位面臨美國挑戰,北方氣田擴產項目進度放緩。
澳大利亞(第7):產量1501.4億立方米,減少0.7%,LNG出口大國遭遇項目投產高峰期結束后的產能瓶頸。
沙特阿拉伯(第8):產量1214.8億立方米,上漲3.2%,正加速開發Jafurah等非常規氣田以實現能源轉型目標。
挪威(第9):產量1132億立方米,減少2.8%,歐洲供氣主力面臨北海氣田自然衰減的長期壓力。
阿聯酋(第14):產量614億立方米,增上10.8%,中東增長最快的產氣國,通過開發新氣田積極布局氫能轉型。
伊拉克(第38):產量119.2億立方米,同比提升14.2%,伴生氣回收項目見效,成為中東地區增長新星。
荷蘭(第43):產量80.7億立方米,大跌18.4%,格羅寧根氣田按計劃關停導致歐洲最大產量跌幅。
丹麥(第49):產量18.4億立方米,增速高達35.9%,北海Tyra氣田改造后復產,創下全球最高增速紀錄。不再一一點評了,請網友們找找自己感興趣國家的數據吧。
展望未來,全球天然氣產量預計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持續擴建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都將對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總體來看,天然氣市場正逐步進入一個增速放緩、競爭加劇、區域分化的新階段,其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角色也將隨之調整。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