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男排聯賽分站賽落下帷幕,中國男排的表現備受關注。作為總決賽東道主自動獲得參賽資格的他們,在分站賽中的成績為3勝9負,最終以第17名結束本屆賽事。
這一成績背后,既有值得肯定的進步之處,也暴露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光時刻,初露鋒芒
中國男排在西安站的比賽中展現出了較強的求勝欲望和良好的技戰術發揮,連續擊敗塞爾維亞和荷蘭男排兩支歐洲勁旅,令人眼前一亮。
在與塞爾維亞隊的比賽中,中國男排在攔網和發球環節表現出色。攔網以13比11領先,有效的限制了塞爾維亞隊的進攻;發球方面更是以3比1大比分領先,通過強勢的發球打亂了對手的節奏,最終3-0完勝對手 。
這兩場勝利不僅讓球隊收獲了信心,也表明在新帥海寧的帶領下,球隊的快速整體打法初見成效,在發接、攔防、小球串聯等環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逆境掙扎,問題浮現
從整體賽事來看,中國男排的短板也十分明顯。
發球和接發球作為男排比賽的生命線,恰恰是中國男排的薄弱環節。在多場比賽中,中國隊的一傳連續出錯,極大地影響了進攻的組織與質量。
例如在對陣加拿大男排的比賽中,中國隊就因一傳問題導致進攻受阻,最終輸掉比賽。
二傳位置穩定性不足也是一大問題。
在與伊朗隊的比賽中,攻手與二傳配合不默契問題暴露得較為明顯,導致進攻節奏被打亂,進攻端得分比對手少了10分。
于垚辰作為主力二傳,雖得到教練信任,但還在與隊友的磨合摸索階段,替補二傳王鶴斌上場后表現也缺乏穩定性。
關鍵分把握能力不足同樣制約著球隊的成績。
除了部分實力懸殊的比賽,中國男排在很多場次中都能與對手相持,但到了關鍵時刻,就容易率先犯錯,交出主動權。
像芝加哥站的多場比賽,以及與保加利亞隊的較量,都是在關鍵分處理上出現問題,導致輸球。
此外,球隊的板凳深度不夠,老將傷病后難以得到有力支援,也影響了整體戰斗力。
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面對這些問題,人員調整或許是海寧教練需要考慮的方向之一。
在第三周波蘭站與古巴隊的比賽中,王濱發揮出色,40扣24中,2失誤2被攔,還貢獻了1攔1發,進攻成功率60%、進攻效率50%,拿到全隊最高的26分,且還接了14個一傳0失誤,到位率36% ,他的出色表現證明了自身實力,或許會在后續比賽中獲得更多機會。
而一些在多場比賽中表現不佳,進攻效率低下、失誤較多的球員,可能會面臨調整。
中國男排要想在未來的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針對自身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強化發球和接發球的穩定性,提升二傳與攻手之間的配合默契度,加強關鍵分的心理建設與戰術布置,同時注重年輕球員的培養,提升球隊的板凳深度。
只有這樣,中國男排在未來的國際賽事中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