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 “伏天不補,長夏受苦”,這話一點不假。三伏天像個大蒸籠,悶得人喘不上氣,吃不下飯、動不動就出汗,身上的勁兒跟著往下掉。這時候可不能硬扛,得吃對東西 —— 既能扛住暑氣,又能補回流失的營養。今天分享 6 樣三伏天必吃的家常食材,做法簡單還不貴,照著吃整個夏天都舒坦。
1. 雞肉:三伏天的 “補能擔當”,吃對了渾身有勁
老輩常說 “三伏天吃口雞,整年少生病”,可不是隨便說的。天太熱人容易虛,雞肉里的蛋白質好吸收,能悄悄把體力補回來,而且性子不燥,夏天吃也不上火。不管是燉雞湯還是炒雞丁,都能讓人胃口大開。
推薦做法:黃燜雞(不油膩版)
處理雞肉:半只雞剁成塊,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燒開撇掉浮沫,撈出用溫水沖凈;
炒香底料:鍋里放少許油,下蔥段、姜片、1 顆八角炒出香味,放雞肉翻炒到表面微黃;
調味燜煮:接著加些生抽、老抽以及半勺糖,倒熱水沒過雞肉,大火燒開轉小火燜 40 分鐘;
加配菜:最后 10 分鐘扔進去香菇、青椒塊,燉到湯汁收濃,雞肉嫩得脫骨,配米飯絕了。
2. 毛豆:夏日 “腸道清道夫”,吃著香還助消化
菜市場里堆成小山的毛豆,是夏天給的 “小驚喜”。綠瑩瑩的豆粒嚼著脆嫩,里面的膳食纖維能幫腸道動起來,天熱沒胃口、蹲廁所費勁時,吃點毛豆準沒錯。而且它帶點天然的鮮甜,怎么做都好吃。
推薦做法:鹽水毛豆(追劇神器)
處理毛豆:剪去兩端(方便入味),洗干凈后瀝干水;
煮毛豆:鍋里加水沒過毛豆,放 2 勺鹽、1 把花椒、2 片香葉,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 10 分鐘;
浸入味:別馬上撈出來,連湯帶豆泡 1 小時,讓鹽味滲進去,放涼后吃更爽;
3. 空心菜:三伏天的 “降火菜”,綠油油的清道夫
空心菜在菜市場不起眼,卻是三伏天的 “降火高手”。天熱容易上火、嘴里發苦時,炒一盤空心菜,脆生生的帶著點清香,吃著吃著火氣就下去了。而且它便宜,幾塊錢能炒一大盤,家常得很。
推薦做法:蒜蓉炒空心菜(鍋氣十足)
處理菜:空心菜掐成段(葉子和桿分開),桿兒斜切(更容易熟),蒜切末;
炒桿兒:熱鍋倒油,油熱后下一半蒜末爆香,放菜桿翻炒 1 分鐘;
炒葉子:加菜葉大火快炒 30 秒,葉子變軟就放 1 勺生抽、少許鹽,剩下的蒜末扔進去;
出鍋:淋幾滴香油翻兩下就關火,別炒太久,不然葉子會黃。
小貼士: 用豬油炒更香,菜桿兒帶點嚼勁,葉子吸滿蒜香,配粥吃絕了。
4. 綠豆:三伏天的 “天然滅火器”,一碗下去暑氣消
三伏天沒胃口?冰爽的綠豆湯就是 “救星”。綠豆煮開花后,湯清清涼涼的,喝一口從嗓子眼涼到肚子里,渾身的燥熱一下子就散了。而且它補水快,比喝飲料健康多了。
推薦做法:綠豆百合湯(不苦澀版)
泡綠豆:綠豆提前泡 1 小時(沒泡也能煮,就是時間長點),百合掰成瓣洗干凈;
煮綠豆:綠豆加 8 倍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 30 分鐘,煮到豆皮裂開、豆粒開花;
加百合:放百合再煮 5 分鐘(別煮太久,百合會爛),加冰糖融化后關火;
小貼士:放涼后倒進密封盒,冰箱冷藏 2 小時,喝的時候舀一勺,比買的奶茶解渴。
5. 南瓜:伏天的 “腸胃小衛士”,軟乎乎的養脾胃
天熱吃多了冰的、辣的,腸胃容易鬧脾氣,這時候就得靠南瓜來 “安撫”。南瓜里的果膠像層保護膜,能把腸胃裹得暖暖的,不管是煮著吃還是蒸著吃,軟乎乎的好消化,老人小孩都適合。
推薦做法:南瓜小米粥(早餐必備)
處理南瓜:老南瓜去皮去籽,切成 1 厘米的小塊(切小煮得快);
煮小米:小米清水洗凈,加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 20 分鐘,煮到米油出來;
加南瓜:放南瓜塊繼續煮 15 分鐘,煮到南瓜軟爛、粥變稠,用勺子一攪能拉絲;
調味:不用加糖,南瓜本身就甜,喜歡香的加幾顆紅棗,煮到棗肉爛在粥里。
6. 銀耳:三伏天的 “潤膚菜”,喝出潤潤的好氣色
夏天吹空調多,皮膚容易干,嗓子也發緊,這時候燉碗銀耳湯正合適。銀耳泡發后糯嘰嘰的,煮出來的湯黏糊糊的,像給身體加了層 “保護膜”,喝著喝著皮膚就潤了,腸道也舒服。
推薦做法:銀耳蓮子羹(膠質滿滿)
泡發銀耳:干銀耳用溫水泡 1 小時,撕成小朵(撕得越小越容易出膠),去黃根;
煮銀耳:銀耳加 6 倍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 40 分鐘,燉到湯有點黏;
加配料:放去芯蓮子、枸杞、冰糖,再燉 20 分鐘,蓮子變軟就好。
小貼士: 用砂鍋燉更容易出膠,中途別開蓋,保持小火慢慢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