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形容今年夏天——濕熱!
時而高溫,時而暴雨的極端天氣反復輪替,讓人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籠,渾身都被濕乎乎的黏膩感包裹。在南北無差別的水汽攻擊下,就連往年的避暑勝地東北都出現了短暫的“回南天”體驗。
前所未有的濕熱天氣,讓全國人都將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公認的祛濕王者——廣東。
△廣東祛濕美食圖鑒。(制圖/張琪)
你可能聽過這個笑話:當你跟朋友說自己心情低落,大多數人都會安慰你別給自己太多壓力、多多休息,只有廣東朋友會說你濕氣太重,甚至準備煲湯給你喝。
是的,炎熱漫長的夏季、多雨潮濕的氣候造就了廣東人對“濕”與“熱”的獨特理解。心情低落是濕氣,喉嚨痛是熱氣,消化不好是濕熱,總之一切精神和身體不適都能概括為:濕氣、熱氣、濕熱。精于飲食的廣東人對抗濕熱的“武器”又特別美味:清甜的糖水、滋補的靚湯、甘苦的涼茶統統加入祛濕元素,三者共同組成廣東人的夏日“續命水”。
廣東人的祛濕理念往往暗藏于食材選擇:陳皮、薏米、赤小豆、山藥、茯苓、五指毛桃……無論食材、藥材一旦加入廣東祛濕宇宙,都將迎來外地人難以想象的極限創意組合。像是海濱城市常被用作發飾的雞蛋花,在廣東不但成了食材,甚至拓展出百合蓮子腐竹雞蛋糖水、馬齒莧雞蛋花湯、太子參三花茶三種不同打開方式。
那么問題來了:在廣東,究竟藏著多少美味又神奇的祛濕美食?
在廣東,“濕熱”是支配一切的神秘力量:剛起床就沒精神;腸胃不適、拉肚子;情緒差、效率低;臉上起痘、泛油光……在廣東人眼里,這些癥狀統統是濕熱!
那么,該怎么解決濕熱?最入門級的“良藥”就是加入了各式祛濕元素的糖水——熱的。沒錯,廣東人相信面對暑氣不能貪圖生冷,溫溫熱熱才更合脾胃。
△廣東祛濕糖水圖鑒。(制圖/張琪)
炎炎夏日,廣東的“快樂小甜水”標配,陳皮海帶綠豆沙必不可少。清水洗凈食材,將綠豆和切絲的陳皮加水熬煮,在小火加溫中,充分發揮陳皮清香,最后加入海帶、冰糖。一顆顆綠豆在沸騰中開花,原本湯水分明的湯水變成濃稠的沙糊狀,放至溫熱飲用,綠豆的清爽、陳皮的清香、海帶的鮮甜,巧妙融為一體,兼顧口感和腸胃舒適。
同樣在普通糖水中,加入陳皮,達到祛濕效果的還有陳皮紅豆沙。廣陳皮泡軟切成細絲,紅豆、蓮子各一小把,洗泡下鍋煮到紅豆起沙。制作祛濕糖水,加糖需要克制,少量冰糖激發蓮子清香甘甜,性質溫和老少皆宜。選擇困難,不知道紅豆、綠豆怎么取舍?直接煲一鍋三豆糖水,紅豆、綠豆、黑豆為主材,隨即組合芡實、蓮子、百合,煮透的豆子綿軟多沙,香甜可口。
用料稍微復雜,全面一點還有傳統廣式清補涼。不同于飲料店中常見的冰鎮海南清補涼,廣式清補涼選材根據需要變化,夏季祛濕常見的組合有:薏米、銀耳、茯苓、赤小豆、蓮子、淮山等多樣食材,充分燉煮后,加入少量的糖調味,溫熱一碗下肚,脾胃瞬間舒暢不少。
冰涼暢爽的冰鎮糖水,自然沒人不愛,但只有當你在濕熱面前,決定為脾胃舒適讓步,從嘗試第一口熱糖水開始,才算是合格“祛濕斗士”。
“寧可食無菜,不可餐無湯。”
廣東人的日常離不開靚湯滋潤,按制作方式、耗時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滾湯、燉湯、煲湯三種,其中能夠被稱作的老火靚湯的通常是指煲湯。“老火”二字特指燉湯耗時之長,動輒幾小時的燉煮時間,造就老火湯醇厚湯底的同時,也為加入湯水的祛濕草木藥材發揮打下基礎。
△廣東祛濕美食圖鑒。(制圖/張琪)
廣東中藥材資源得天獨厚,境內不但有嶺南特有的霸王花、雞骨草、廣陳皮、五指毛桃,還有唐宋以來就在廣州港集散、貿易的外來藥材。這使得當地飲食文化中早有藥材融入,以肉和藥材為組合的功能型湯水常見于普通人家。
雖然藥材資源豐富,但真正懂行的老廣煲湯卻并不貪多,圍繞一到兩種基本食材,反復實踐找到最適合的組合搭配。和祛濕糖水一樣,祛濕湯食材選用同樣靈活,也因此成就了廣東隨處可見煲湯大師。
在廣東,隨機走入一家菜市場,只要表達出你想煲湯祛濕,但又不是很懂,熱心攤主們都能馬上根據當下時令、菜場食材為你搭配出一套最佳祛濕湯材,更厲害一點的還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直接來個湯料定制。“木棉花祛風除濕,赤小豆消腫通便、雞骨草清熱解毒、山藥益氣養陰……”別管說法科不科學,單是這份食材搭配的專業,都足夠燃起對抗濕熱的決心。
廣式祛濕湯千千萬萬,
憑借美味“出圈”的還有哪些?
廣東祛濕涼茶如此經典,
卻既不“涼”,也不是“茶”?
介紹一下我的朋友地道風物,他來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足跡遍布全國上千個市縣,只為探究中國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樣。
風物君的2000多篇原創文章,還寫了啥?
如果你發現在派出所等正式場合有一個“媽祖評理室”,請不要詫異;如果你看到考生將準考證的復印件放在供桌上一起拜,也不用慌張;如果發現路旁騎車大媽突然停下車,對著廟宇拜了一拜,再若無其事騎車離開,請謹記這是日常——因為這里,是閩南。
“老爺保號”的魅力,沒人不懂吧?
每年夏秋季節,是食物中毒最高發的時期。提到食物中毒大省,你肯定提前想到了最能“見小人”的云南。但真正的結果其實是……中國食物中毒省份前三甲,云南僅位列第二?
山東:“你們真的不吃發芽的土豆?”
云南:“菌子煮熟就沒問題。”
浙江:“我已經是吃河豚的老手了,這個河豚我一定要買來嘗鮮!”
不用質疑,浙江也是憑實力選入“前三甲”的!
作為中國夜市的“鼻祖”,這里充斥著各種傳說與門派,但每一個小吃,都能讓橫穿夜市的人邁不開腿,不論是年輕人們鐘愛的炒涼粉、紅薯泥,還是本地人最愛的灌湯包、桶子雞,杏仁茶......最地道的“開封菜”,讓隔壁的“KFC”黯然失色。
這座北方城市,如何在千年前就開創了宵夜先河?
江西,在諸多吃辣大省的角逐中,被網友們熱評為“最能吃辣的省”,“連鍋都是辣的”。辣椒在江西人的生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種植辣椒,生產辣椒制品,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這份火辣。
到底去江西哪座城,才能領略贛菜的辣度之巔?
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平臺
專業是風物君的最基礎要求
用最專業的攝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國風貌展現給你看
點擊下方公眾號
開啟你的風物之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