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的符合標準水產品輸華資格。這是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后,中方首次松口。
消息一出,日本水產行業最先坐不住了。作為日本出口經濟的“頂梁柱”,水產產業每年為日本創造超3萬億日元產值,中國曾是日本水產品最大出口市場,過去兩年受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日本對中國水產品出口幾乎停滯,北海道、青森等地漁民的倉庫里堆著大量滯銷的海產,不少企業瀕臨破產。這次中國有條件開放,對這些靠海吃海的日本從業者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石破茂(資料圖)
但日本政府心里清楚,這“松口”來之不易。中方明確劃了紅線:僅限部分地區,且每批輸華水產品必須附中方認可的檢測證明,確保放射性物質等指標達標。換句話說,日本想靠“躺平”恢復對華出口?門兒都沒有。
這邊日本剛為“松口”松口氣,那邊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專機就降落在了東京成田機場。這是貝森特2025年上任后首次訪日,行程表上最顯眼的安排,是19日以美國總統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大阪世博會“美國國家日”活動。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真正任務遠不止“展示美國領導力”——日美之間的貿易談判僵局,已經到了必須有人“破冰”的地步。
美日關稅談判卡在哪兒?簡單說,美國要的價碼日本難以承受。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支柱,取消關稅等于讓美國車直接沖擊本土市場;大米作為日本“主糧象征”,開放進口會動搖本國農業根基;至于削減貿易逆差,日本這些年靠高端制造和技術出口攢下的順差,哪能說降就降?
石破茂(資料圖)
更讓日本頭疼的是,美國根本不著急談。貝森特出發前,特朗普公開放話:“美國很快會和印度簽貿易協議,但和日本?沒那么容易。”潛臺詞很明白:日本要想談成,得拿出比現在更有吸引力的條件。可日本能拿什么?過去幾個月,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往美國跑了7趟,連貝森特的面都沒見著。直到這次貝森特訪日,美方還明確表示“行程以世博會為主,不安排正式貿易會談”。
但日本沒得選。美國關稅大棒已經舉到頭頂——特朗普計劃8月1日起上調日本輸美商品關稅,涉及汽車、電子零部件等多個領域。日本財務省算過賬,如果關稅從當前的5%漲到25%,日本每年對美出口額將再跌20%,連帶國內相關產業損失超10萬億日元。更關鍵的是,日本經濟現在本就脆弱:6月日本整體出口同比下降0.5%,對美出口更是大跌11.4%,汽車出貨量降幅達26.7%。如果再被美國關稅“補刀”,經濟衰退風險將進一步放大。
這就形成了一個尷尬的循環:日本急需中國市場“輸血”,但中國恢復進口是有條件的;美國逼著日本在貿易上讓步,日本卻連談判的機會都難爭取。更讓日本焦慮的是,中美之間的微妙關系——中國剛對日本水產品“松口”,美國就派高官來“要說法”。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首相石破茂這兩天估計睡不好覺。他想借恢復對華水產品出口穩住經濟,又怕觸怒美國;想跟美國談成貿易協議緩解壓力,又拿不出讓特朗普滿意的籌碼。更麻煩的是,日本參議院選舉就要舉行,選民最關心的是物價和生活成本,這時候如果在貿易問題上“軟柿子”一樣妥協,說不定會丟了民意支持。
回到最初的問題:中國對日本水產“松口”,真的是“讓步”嗎?顯然不是。中方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前提——保障國民食品安全,符合法律法規,基于科學監測數據。日方接受國際監測、承諾質量管控,中方才打開綠燈;一旦發現風險,進口限制會立刻收緊。這不是“松口”,是“有條件、有原則的務實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