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直新聞報道,朝鮮半島周邊上空傳來引擎轟鳴——包括B-52H戰略轟炸機在內的多型戰機,正以“聯合訓練”名義抵近朝鮮領空。關鍵時刻,朝鮮國防省政策室長發表談話,直指美日韓軍事勾結“加劇緊張局勢”,警告此類行動可能引發“難以預測的軍事對抗”。
這邊朝鮮半島剛因美日韓軍演繃緊神經,那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抵達朝鮮機場。這位俄方高級外交官此行的目的,不僅是與朝鮮外務相崔善姬舉行第二輪俄朝外長級戰略對話,更與朝鮮領導人進行了“長時間、坦誠和保密的談話”。
拉夫羅夫(資料圖)
美日韓這次的聯合軍演,看似是例行訓練,實則藏著多重“危險信號”。朝鮮方面提到,7月11日的演習中,B-52H戰略轟炸機這種能掛載核武器的“大家伙”赫然在列。更讓平壤警惕的是,2025年以來,美國在朝鮮半島周邊部署的戰略打擊裝備數量達到近年峰值——從偵察衛星到隱形戰機,從航母戰斗群到核動力潛艇,幾乎所有能用于威懾的“大殺器”都輪流上陣。
“他們根本沒把我們的安全關切當回事。”朝鮮官方表述中帶著明顯不滿。過去一年多,美日韓不僅把聯合軍演從“年度幾次”變成“月度幾次”,演習科目也從“海上搜救”升級為“精確制導武器覆蓋朝境內目標”。朝鮮國防省直言,這種“常態化挑釁”已成為半島局勢緊張的“主要推手”。
就在朝鮮發出警告的同一周,拉夫羅夫的身影出現在朝鮮。這不是偶然——俄朝高層近期互動頻繁,既有對平壤峰會的“回頭看”,更有對當前國際局勢的“同步研判”。
拉夫羅夫(資料圖)
朝鮮領導人與拉夫羅夫的會見,氣氛被朝中社描述為“親切而充滿同志信賴”。兩人聊了什么?核心議題之一是落實2024年峰會達成的共識。那次峰會上,俄朝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涵蓋軍事技術、經貿合作等領域。朝鮮明確表示,“兩國在所有戰略問題上看法一致”,這種高度默契,正是當前國際局勢動蕩下雙方最看重的“戰略資產”。
美日韓的軍演越演越烈,俄朝的高層互動越來越密,這兩條線看似平行,實則交織著半島局勢的新變量。而從朝鮮離開后,俄外長前往了中國!
對朝鮮來說,美日韓的軍事壓力已從“潛在威脅”變成“現實挑戰”。2025年以來,朝鮮多次試射導彈,既是對自身戰略威懾能力的展示,也是對美日韓的“反制信號”。但平壤也清楚,單純依靠軍事手段難以徹底扭轉局面,因此更需要外部支持——俄羅斯在能源、軍工等領域的技術合作,恰好能填補朝鮮的部分需求缺口。
對中俄而言,維護半島穩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國一直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半島問題,反對任何加劇緊張的行為;俄羅斯同樣反對美國在亞太地區搞“軍事擴張”。兩國在半島問題上的立場協調,本質上是對單邊主義和軍事霸凌的抵制。正如王毅外長此前會見拉夫羅夫時所說,“共同應對動蕩變革世界帶來的挑戰”,這句話放在半島問題上同樣適用。
拉夫羅夫(資料圖)
現在的半島,像一根繃緊的弦。美日韓的軍演短期內可能不會停,朝鮮的反制措施也會“見招拆招”。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朝鮮的“警告”,還是中俄的“協調”,都在傳遞一個信號:各方仍有意愿避免局勢失控。
朝鮮雖強硬,但從未關閉對話大門;美日韓雖推進軍事合作,卻也不愿直接卷入戰爭。中俄作為地區重要力量,既會支持朝鮮的合理安全訴求,也會推動美日韓回到談判桌。
從元山的會談到北京的會談,從B-52H的轟鳴到外交官的握手,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實則勾勒出半島局勢的復雜圖景。接下來的關鍵,是各方能否在“威懾”與“克制”間找到平衡——畢竟,沖突沒有贏家,對話才是唯一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