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藏于居民樓與林蔭道間的福田區華富街道蓮花一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雖外觀尋常,卻內藏乾坤——機器人與居民對弈棋局;AI鋼琴化身智能“音樂導師”,提供個性化教學與陪練;AI艾灸機器人能精準施灸無煙嗆;AI虛擬動物園通過虛擬交互技術可讓人沉浸式穿梭于雨林、海洋等場景,探索200余種動植物的奧秘,為孩子們打造了“家門口的動物世界”。這里,正是全國首個以AI應用為主題的黨群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工作日日均接待量超1500人,周末單日接待量可達2000人以上。
黨群服務中心的“數字家人”
85歲的許桂珍與71歲的楊成連正并肩坐在AI鋼琴前四手聯彈,她們因常來中心而結緣,成為好友。
“我1995年起就住在這個社區了,舍不得走。”獨居老人許桂珍笑著說。這些年,她幾乎每天都要到中心轉一轉,“哪天要是沒來,社區工作人員準會打電話來。”讓許桂珍舍不得離開的,不僅是這份鄰里守望的熱鬧“家”味,還有中心里豐富有趣的AI設施。許桂珍坦言,有了中心這個“家”,有了惦記著她的人和能陪她一起“玩”的AI伙伴,孤單早就被熱熱鬧鬧的生活趕跑了。
同樣把中心當“家”的,還有蓮花一村社區老年協會會長陳玲。在這里,她幫獨居老人提水、助行動不便者推輪椅過坡過坎,傳遞鄰里溫情的同時,也見證著AI設施如何一步步成為這個“大家庭”的新成員。“機器人艾灸在中心初亮相時,大家伙兒好奇又有點犯嘀咕。” 但社工們就像教家里人用新電器般一遍遍講解,還帶領大家上手試。“這一試啊,就試出好來了!穴位找得準,溫度也舒坦,身上那些肩膀腰腿疼的毛病,真能松快不少,我就是親歷者。現在平均每天有十來位老人家來體驗它的服務呢。” 說起中心不斷引入的新科技,陳玲語氣里帶著期待:“聽中心的醫生說,很快還會引入AI把脈儀,咱這‘家’里頭的‘健康幫手’可是越來越多了。”
蓮花一村社區黨委書記張珊證實,把中心當“家”的居民比比皆是,比如余阿姨因原本的房子裝修,臨時搬來蓮花一村社區的老房子暫住,卻被這里的AI鋼琴服務吸引而定居……張珊說:“這些AI設施,就像家里添置的新玩意兒,吸引各方人員聚攏。但真正讓這個‘家’暖起來的,是那份你掛懷我、我幫襯你的心意,是工作人員像教自家人一樣,幫老人們跨過‘數字門檻’的耐心。”
“居民點單”推動服務項目數量質量雙升級
從科技溫情的體驗者到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居民的深度融入,成為中心服務能級躍升的核心引擎。
“以前我們購買了不少民生服務項目,可只有固定的一部分居民來體驗服務,且報名時很熱鬧,實際到場率卻低。后來我們走訪轄區內居民、企業,甚至把桌椅搬到各個小區廣場上聽意見,讓他們‘點菜’,我們再按需‘做菜’。”張珊說。
摸清需求后,社區黨委決定變革運營模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提供免費基礎服務的同時,正式引入專業企業替代社工機構運營中心,并提供定價合理的個性化服務。2024年4月,在街道辦指引下,社區黨委引進了上海一家深耕AI鋼琴的社區嵌入式服務頭部企業,該企業不僅帶設備、團隊、資本入駐,還負責招募和管理更多專業企業加入中心運營。
在街道黨工委指導下,社區黨委按照“六維評價法”對服務開展管理:一是存量優化,按照居民評價、負面清單等維度,每季度召開黨群聯席會評價服務項目,差評率超10%即清退,確保服務質量。二是增量精準,針對新增項目及供應商選擇,均按照需求調研、供應商信譽、公益活動價值、普惠公益價值等維度進行計量排序,當前家政便民服務、居家養老健康管理、中醫保健等,都是居民調研時呼聲高的需求,且保持“價惠質優”。張珊說:“目前,中心提供的公益服務從每周20場增至近50場,服務項目從50多個擴展到350多個,AI鋼琴、AI象棋、AI中醫理療等新服務項目廣受歡迎。我們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服務項目中,公益服務占比不低于50%;二是服務必須‘普惠價、高品質’——市場價100元的服務,社區居民在這兒 50-60元就能享受到。所有服務項目的內容和定價都會到社區備案,有社區副書記專門分管,每半小時巡查一次場地和服務狀況。”
除了服務居民,中心還積極拓展功能邊界,設置了企業服務站。目前已有13家企業進站簽約,孵化企業可享受辦公空間、配套服務資源的支持。中社通(深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其母公司是上海嵌入式服務頭部企業,當得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企業服務時,企業迅速與社區敲定落地子公司的意愿。公司學術總監張文珍深有感觸:“中心提供了場地支持,極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使我們能以低價微利的模式服務居民。我們開展了無人機、科學實驗等免費的社區青少年暑期課程。”曾有居民阿姨擔憂公司“搞兩天就撤”,如今卻成了公司的“編外督導員”,不僅每日都要來看看情況,還主動幫忙招募志愿者。張文珍說:“居民的信任讓我們‘愿意干’,社區的支持讓我們‘能夠干’,政策的護航讓我們‘持續干’——這‘三個干’就是我們扎根社區的動力。”
張珊介紹了孵化成效:“比如從上海引進的那家運營企業,扎根后已輻射30多個社區。今年,企業服務站有望再孵化2家納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的企業及3家初創企業。”
“我們希望老人能在這兒找到伙伴,孩子能在這兒開心玩耍,年輕人能在這兒創業奮斗,讓中心真正成為居民家門口有溫度的‘生活服務站’,而不僅僅是一個行政辦公點。”張珊描繪著中心發展的藍圖。
來源:深圳特區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