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政府已同意解除對華芯片銷售禁令,英偉達將很快恢復對華芯片供應,AMD公司隨后也確認收到相關通知。這條消息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中美經貿與科技領域漣漪——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能源與創新峰會上宣稱“美國正引領AI革命,不會讓中國追上”,并透露自己為該州引入了超900億美元的能源與技術創新投入。
這些看似分散的動作,實則指向同一個關鍵節點:8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組成的代表團,將與中方展開新一輪經貿會談。
特朗普(資料圖)
美方此次代表團陣容堪稱“頂配”——商務、財政、貿易三大經濟部門負責人齊出動,這在近年中美經貿互動中并不常見。結合黃仁勛訪華釋放的芯片解禁消息,不難看出美方意圖:用實際行動為談判鋪路。
過去幾年,芯片一直是中美科技博弈的核心領域。美國此前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出口管制限制高端芯片及制造設備對華出口,英偉達、AMD等企業因此被迫調整產品線,損失大量中國市場訂單。如今突然解禁,表面看是企業“松了口氣”,實則是美方主動釋放善意。正如盧特尼克在公開場合所言:“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會談,和中國一起找到經貿問題的解決辦法。”
特朗普在能源峰會上對AI的強調,并非偶然。他反復提到“美國正處于真正的黃金時代”“AI領域遠遠領先中國”,甚至用“不會讓中國得逞”這類強硬措辭,與其近期頻繁稱贊“對華一路綠燈”的態度形成微妙反差。
這種轉變背后,是8月即將啟動的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特朗普團隊顯然意識到,單純依靠關稅施壓已難奏效,必須拿出“真金白銀”的籌碼。于是,除了芯片解禁,特朗普還拋出了超900億美元的能源與技術創新投入計劃——這筆錢主要用于支持AI數據中心建設、新能源技術研發等領域。
特朗普(資料圖)
企業層面的動作更直接。黑石集團宣布投資250億美元新建數據中心和能源基礎設施,谷歌計劃對數據中心追加250億美元投資并升級兩座水電站,CoreWeave則準備投入60億美元建設大型數據中心。這些投資的共同指向,是為AI發展提供底層支撐。正如特朗普在峰會上所說:“我們需要足夠的電力支撐AI革命,煤炭、天然氣、核能都要全面開發。”
但“松綁”與“投入”背后,并非一片叫好聲。環保人士最先站出來反對:特朗普政府為滿足AI電力需求,不僅撤銷多項環境法規,還計劃擴大煤炭、天然氣開采,這可能導致空氣污染加劇和溫室氣體排放反彈。更現實的問題是,賓夕法尼亞州雖頁巖氣儲量豐富,卻因管道運輸能力不足,大量天然氣無法外輸,所謂的“能源優勢”難以轉化為實際效益。
另一個被忽視的風險是美國自身AI產業的隱患。世界報業辛迪加近期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削減科研經費、限制移民的政策,已導致美國AI行業人才流失嚴重。許多高校實驗室因資金不足縮減規模,國際頂尖AI人才轉向中國、加拿大等國。反觀中國,近年來持續加大對AI基礎研究的投入,高校與企業合作緊密,專利數量和創新成果快速增長。
面對美方釋放的信號,中方始終保持清醒。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中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理念,主張AI發展應兼顧安全與普惠,愿與美國在風險應對、技術標準等領域開展對話。商務部則在7月初的例行發布會上提到,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后,雙方正加緊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中方依法審批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美方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取消部分限制性政策。
特朗普(資料圖)
這種“務實合作”的態度,在企業層面已有體現。英偉達、AMD恢復對華供應的消息傳出后,國內科技企業紛紛表示歡迎,但也有聲音提醒: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仍是底線,不能因外部“松綁”而放緩自主研發步伐。
回到8月的談判,美方的“松綁”與“投入”能否轉化為實際成果,仍存在變數。一方面,美國內部政治分歧可能影響政策連貫性——特朗普團隊的“松綁”舉措,是否會因后續策略調整而反轉?另一方面,中方在談判中必然會強調“對等”原則,要求美方在關稅、市場準入等領域同步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