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祁驛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迭代加速,河南消費者已實實在在享受到技術突破帶來的紅利。記者從乘聯會獲悉,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546.8萬輛,同比增長33.3%,新能源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達50.16%,與傳統燃油車市場占比持平。在河南市場,“全民智駕”從口號變為現實,10萬元級車型標配輔助駕駛成常態;增程、插電車型憑“可油可電”屬性持續走俏;兆瓦級閃充技術讓5分鐘補能400公里不再是傳說…… 這些技術突破與路線革新,正重塑著河南人的用車生活。
全民智駕浪潮來襲 從“豪車專屬”到“標配常態”
“2025年將成為全民智駕元年。”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判斷正在變為現實。車企紛紛發力“智駕全民化”,讓曾經的“豪車選配”走進尋常百姓家。
比亞迪2月發布全民智駕戰略,宣布10萬元以上車型全系標配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10萬元以下車型也將多數搭載。在鄭州一家比亞迪4S店,銷售顧問小楊指著一款12萬元的車型介紹:“以前客戶得加2萬元選裝的智駕功能,現在標配后,倒車自動避讓、高速車道保持這些功能全都有,最近這幾款車的訂單量漲了三成。”
長安汽車同步發布“北斗天樞 2.0”計劃,明確2025年后不再開發非數智車型,未來3年新車全系標配智駕接口,預計8月推出10萬元級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車型。吉利的“千里浩瀚”智駕解決方案覆蓋全系不同價位車型,零跑汽車更是將端到端智駕系統入門價拉至15萬元以內。
今年上半年,L3級自動駕駛技術密集落地,奇瑞的加入讓這一賽道更顯熱鬧。奇瑞汽車今年發布的“雄獅智駕L3系統”,宣稱已通過多項測試,計劃年內搭載于旗下兩款主力車型。
除了奇瑞,華為4月發布的ADS4.0系統,成為國內首個高速L3商用方案,多款車型已搭載;吉利“千里浩瀚”系統、嵐圖“天元架構”、廣汽“星靈智行”均明確年內量產計劃;小鵬G7首發的AI模型算力達2200TOPS,宣稱達到L3級標準。
“以前總覺得智駕是豪車專屬,現在十來萬的車也標配,這變化太快了。”準備換車的鄭州白領張先生最近試駕了多款車型,發現輔助駕駛功能越來越普及,“過路口時系統會提醒行人,高速上能自動跟車,對我們這種新手來說,確實能提升安全感”。
智能化領域的標準建設也在加速護航這一浪潮。工信部在《2025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明確,將加快自動駕駛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標的研制,推進組合駕駛輔助、自動緊急制動等系統標準的制修訂。而今年4月,工信部圍繞市場監管總局相關通知召開的專題會議,更明確要求車企嚴禁夸大宣傳,不得使用“自動駕駛”等模糊表述,推動行業從狂熱回歸理性。
“如今,鄭州街頭的新能源車上,智能輔助駕駛已成為高頻提及的配置。客戶選車時,會主動問有沒有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這在兩年前是很少見的。” 鄭州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經銷商負責人說。行業認為,當輔助駕駛成為全民標配,車企無論主動或被動,都將投身技術競賽,加速迭代落地。
增程插電逆勢走紅 市場選擇重塑技術路徑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由于充電設施尚不完善,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會長期存在,增程、插電車型必將與純電產品長期共存。”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近日的表態,道出了行業對技術路線的新認知。而這一判斷,在河南市場得到了充分印證。
市民趙先生剛訂下一輛插電混動SUV。“平時上下班用電,電費一公里不到一毛錢;周末帶家人郊游,油電混合能跑八百多公里,不用擔心中途沒電。”他給記者算完經濟賬,又補充道,“小區充電樁還沒裝到位,插電車加油充電都方便,特別適合我們這種過渡階段的家庭。”
這樣的選擇并非個例。鄭州一家4S店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增程和插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5%,占新能源總銷量的38%,其中15萬-25萬元價位區間的車型最受歡迎。“很多客戶既想要純電的低能耗,又擔心長途續航,增程車剛好滿足需求。”
市場熱度背后,是車企對技術路線的快速調整。馮興亞透露,基于十年技術積累,廣汽已從今年起持續導入多款增程和插電車型,“下個月,昊鉑HL增程版就將上市交付,純電續航200公里,綜合續航超1300公里,歡迎大家體驗” 。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車企也紛紛加碼,推出多款增程車型,形成“純電+增程+插電”的全路線布局。
“增程車不是‘過渡品’,而是精準擊中了市場痛點。”汽車工程學會專家分析,河南作為人口大省,跨城出行需求旺盛,加上部分縣域充電設施滯后,增程和插電車型的“可油可電”屬性更具實用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縣域市場中,增程和插電車型銷量占比達47%,高于主城區的32%。
車主李女士的體驗頗具代表性:“上次開增程車去欒川自駕游,市區用電跑了150公里,上高速后用油發電,來回600多公里沒充過電,比純電車踏實多了。”而在充電便利的主城區,不少車主則青睞插電車型。“工作日用電通勤,周末長途用油,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 鄭州車主王先生說。
兆瓦級閃充登場 換電速度優勢被削弱
補能速度的突破,正讓新能源車的使用體驗向燃油車看齊,也對以換電為核心優勢的蔚來形成不小沖擊。在鄭州經開區的一家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市民王先生最近體驗了比亞迪最新的閃充技術:“早上送孩子上學,順便在充電站補能,5分鐘就充了400公里續航,比去加油站排隊還快。”他展示的充電記錄顯示,4分58秒內,車輛續航從120公里增至520公里。
記者核實到,比亞迪今年發布的超級e平臺實現“閃充5分鐘續航400公里”,創下全球量產車最快充電速度。緊隨其后,極氪推出1.2MW全液冷充電樁,華為數字能源發布1.5MW充電產品,兆瓦級閃充技術成為行業新賽道。
長期以來,蔚來換電模式主打的就是速度優勢。蔚來二代換電站換電時間約為5分鐘40秒,三代站有所提升,大約2分鐘多。但如今面對比亞迪的兆瓦級閃充,其補能速度優勢已不再突出。而且,兆瓦閃充的基建成本僅為換電站的1/3,并且兼容性更強,能支持現有充電樁。這意味著,在補能速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用戶很可能會優先選擇成本更低、兼容性更好的超充技術。
值得關注的是,蔚來近期推出的新車樂道系列,在宣傳中已不再強調換電優勢,而是將重點轉向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鄭州一家樂道店的銷售顧問告訴記者:“樂道車型兼容換電,但我們現在更多介紹它的智能交互功能,比如語音控制響應速度比之前快了30%,能同時處理后排孩子和前排乘客的指令。”
電池安全新國標護航 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新國標正式發布,并將于2026年7月1日實施。新國標對電池安全提出更嚴苛要求:熱擴散測試標準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報警” 升級為“不起火、不爆炸且煙氣不傷害乘員”;新增底部撞擊測試,檢驗電池底部受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300次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要求經過多次快充后仍能通過外部短路測試且不起火、不爆炸。
“這相當于給電池加了‘雙保險’。”鄭州某新能源車企電池研發工程師告訴記者,新國標實施后,企業在電池結構設計、材料選擇上都得升級,“我們正在測試的新款電池,僅底部防護層就比原來厚了3毫米,成本增加但安全性更有保障”。
也有一些車企直接用電池安全作為自己的優勢賣點,新別克E5發布會現場,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薛海濤宣布,“一旦發生自燃,就賠新車”。
從電池安全新國標到智駕標準完善,從全民智駕浪潮到增程插電路線走紅,政策引導與市場選擇共同推動著汽車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正如不少河南消費者所言:“標準嚴了,技術實了,消費者才能更放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