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至1920年代。在瘋狂造車的大潮中,舞臺上的主角都有著共同且鮮明的特征:雄心勃勃的投機分子、愛用別人的錢豪賭的操盤手、夸夸其談的造夢者。在經過10年的比拼后,實力弱小的玩家被逼批量破產,汽車行業才慢慢的從野蠻跨進文明的門檻:
騙子們玩不下去了。
2025年7月。大干快上的時間過去了100年后,中國電動車市場重演了一遍世界汽車史上的激情歲月。在經過了連番的洗牌后,還剩下大約130個電車品牌在爭搶蛋糕。即便鮮少有廠家能夠真正實現盈利,打起價格戰來卻也沒有含糊的。17家主流汽車制造商在34個市場上的較量,最終蔓延到了京城的會議室里。
新晉的汽車專欄寫手赫伯特·迪斯,嘗到了其中的味道。競爭日趨白熱化,價格倒掛已屬常態,以至于整車廠家、員工、供應商及其整個產業鏈都參與其中。企業與市場內部持續的效率提升,最終并沒有帶來結果的顯著改善,這變成了一個溫和而又諷刺的比喻:
倉鼠賽跑。
把價格戰作為反內卷的重點整治內容,延緩了最壞結果到來的時間,但離最終的目的還有相當的距離。剛剛續約的大眾中國CEO貝瑞德(Ralf Brandst?tter)認為,在失去理智的市場中,現有措施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短期內市場整合和價格回升仍然難以預期。
要求把對供應商的付款周期控制到60天內,是逼迫整車廠家不再打價格戰最有力的手段,但知易行難。
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果然沒有人跟進何小鵬,在兌現供應商賬期承諾上采取真實的行動。(詳見:誰敢跟進何小鵬對賬期動手)這個結果一點都不出乎意料。
一眾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排隊打完口炮后,供應商在60天內收回賬款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不是整車廠家不愿意跟進,而是部分品牌已經跟不起。
在知名車企半年度的財務會議上,其主管副總裁預計,要對所有供應商嚴格執行2個月的賬期,8成以上的廠家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壓力,頭部的大型集團都很難確?,F金流正常,15個弱小的品牌在三個月內現金就會斷流。這次閉門會議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恒大,已經不是一家或者兩家,而是更普遍的存在。
眾多的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既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也不能明確盈利的時間表。這場競賽,已經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現在,汽車行業反內卷的力度不斷加碼,它已經從行業協會的呼吁升級到變成了北京高級別會議的內容。在坊間的流言中,審計與約談已經開始。
車圈恒大,還能隱藏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