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在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長城汽車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重要力量,一直備受關注。2024年財報顯示,長城汽車實現營收2021.95億元,同比增長16.73%;凈利潤126.9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0.76%,營收和凈利潤,均創出新高。
這一成績看似光鮮亮麗,在這背后也有一定的發展機遇。但是,在當前競爭白熱化的汽車市場大環境下,實則暗藏著諸多危機與挑戰。而深入剖析長城汽車的發展現狀,也足以洞察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遭遇的艱難險阻。
業績承壓增速放緩,新能源轉型滯后
近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車銷量同比增長4.5%,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活力。而比亞迪作為行業龍頭,更是以41%的驚人銷量增速,在市場中一騎絕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城汽車在2024年的銷量為123.45萬輛,僅實現了0.37%的微弱增長,這一成績不僅遠遠落后于比亞迪,也低于國內汽車總銷量的平均增長率。
進入2025年,長城汽車的銷量困境并未得到改善,1至2月累計銷量同比下滑9.28%。2025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累計銷量更是降至25.68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達到6.73%,市場表現持續低迷。
從細分品牌來看,除WEY品牌和長城皮卡實現增長外,哈弗品牌銷量同比下降8.42%,歐拉品牌銷量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4.31%,坦克品牌銷量也同比下滑14.63%。
長城汽車銷量相對疲軟的背后,“保利潤”策略是一個重要因素。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多數車企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投入大量資金,選擇“燒錢換市場”的發展路徑。比亞迪在2018-2019年期間,扣非凈利潤一度逼近虧損邊緣,而新勢力陣營在發展初期虧損更是成為常態。
長城汽車卻始終將利潤放在重要位置,多年來凈利潤一直維持在50億元以上。這種策略使得其在產品布局上主要聚焦燃油車,長期以來,燃油車銷量占比常年超過七成。
在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這種過度依賴燃油車的策略弊端逐漸顯現,致使長城汽車轉型步伐緩慢。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重大突破,年產銷首次跨越1000萬輛大關,新能源新車占汽車新車總銷量比重高達40.9%,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市場的主流發展方向。
反觀長城汽車,2024年其新能源銷量滲透率相對較低,2025年2月新能源銷量僅15121輛,前兩個月合計銷量37374輛,在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榜中名次較為靠后。2025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62558輛,與行業頭部企業相比,差距依舊顯著。大部分銷量依然依賴燃油車,新能源轉型的滯后,讓長城汽車在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難逃銷量下滑的困境。
高利潤延續存疑,高端車型與海外市場或存變數
據分析,長城汽車雖在高端車型上有所布局,但是高端車型拉動利潤卻難以持續。據了解,2024年長城汽車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主動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砍掉了大量虧損車型,將資源和精力集中投向高端車型。
也正因為如此,長城汽車旗下的五大主品牌中,哈弗、長城皮卡和歐拉這些定位相對較低的品牌,銷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WEY牌和坦克品牌等高端品牌卻實現了增長。
2024年,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30.9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7.13%,高端車型的熱銷直接推高了公司的利潤。
然而,進入2025年后,情況發生了變化。作為主力高端品牌的“坦克”,前兩個月累計銷量為24607輛,同比下滑18.6%,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WEY牌前兩個月累計銷量8650輛,雖同比增長44.17%,但整體體量仍然偏小,在市場中的影響力有限。
2025年第一季度,坦克品牌累計銷量為41988輛,同比下滑14.63%;WEY牌(魏牌)累計銷量為13325輛,盡管同比增長38.69%,可目前僅有藍山一款走量車型,后續銷量增長空間受限。
高端車型的銷售高度依賴品牌力,隨著長城汽車整體銷量的持續萎靡,其品牌力也在逐年下滑。品牌力的削弱將對高端車型的銷售產生負面影響,后續想要依靠高端車型維持高利潤的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可以預見,在當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之時,如果長城汽車不能有效提升品牌力,改善市場對其品牌的認知,高端車型的銷量和利潤增長將難以持續。
與此同時,在各大車企紛紛瞄準海外市場時,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增長乏力的問題也隨之暴露。2024年,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海外銷量達到453,141輛,同比增長43.39%,海外銷量增速高于整體增速,為公司的業績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2025年,這種形勢急轉直下,長城汽車的出海步伐也開始乏力。2月海外銷售31068輛,1至2月累計銷售59084輛,漲幅僅3.7%,與2024年同期91.9%的海外銷量增長率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2025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海外市場累計銷量為90890輛,雖然較以往有一定規模,但相比2024年同期的增長態勢,已然大幅放緩。
海外市場毛利率也出現了問題。2024年海外市場毛利率同比下滑7.25個百分點至18.76%,為近三年首次下滑。俄羅斯市場政策發生變動,關稅的調整疊加產能利用率過高帶來的設備維護壓力,導致俄羅斯子公司雖然收入有所增長,但凈利潤反而下降。
而在東南亞、中東市場,KD模式占比較高,關稅成本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為應對歐盟反補貼稅,歐拉好貓在歐洲市場不得不提價,這直接導致銷量下滑,而在東南亞、中東等地為了促進銷售進行的終端促銷,又進一步拉低了區域毛利率。
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得長城汽車海外市場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挑戰,未來海外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充滿了不確定性。
此外,長城汽車的負債與轉型壓力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其債務結構不合理,短期償債壓力大。從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長城汽車資產負債率從63.66%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61.11%,表面上看資產負債率有所優化。但是深入分析后會發現,流動負債占比連續兩年超過88%,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合計占比達65%-70%。
另一方面,其2024年流動比率僅為1.09,2025年一季度微升至1.11,已經逼近安全邊界值1.0,這意味著公司面臨著顯著的短期償債壓力。非流動負債占比不足12%,長期借款規模持續收縮,這表明公司的長期融資能力在弱化,債務結構失衡的風險正在加劇。
可以預見,一旦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或者公司經營出現問題,長城汽車可能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對公司的持續經營,也將產生嚴重威脅。
經營效率下滑,存貨積壓嚴重
2024年長城汽車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277.83億元,然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這一數據驟降至-89.80億元,主要原因是銷量下滑以及直營渠道建設投入的增加。
2025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業收入400.19億元,同比減少6.63%,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籠,而直營渠道建設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使得公司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增大。存貨規模也從2024年的254.08億元激增至2025年Q1的326.09億元,增幅高達28.3%。
存貨周轉率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新車型如坦克700Hi4-T、藍山智駕版等市場接受度不及預期,存貨減值將侵蝕利潤。應收款項融資規模維持高位,票據貼現減少導致資金回流效率下降,進一步加劇了現金流壓力。
這些問題反映出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經營效率下滑,需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優化庫存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效益。
在行業智能化與新能源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長城汽車雖然在研發上持續投入,2024年研發費用92.84億元,同比增長15.27%,2025Q1研發投入19.06億元,但同期凈利潤卻同比下滑45.6%。
在新能源領域,長城汽車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32.22萬輛,同比增長25.65%,與行業頭部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混動車型占比過高,純電領域布局相對滯后。海外擴張方面,海外資產占比增加的同時,工廠建設及匯率波動等因素放大了資金鏈風險。
不過,長城汽車并非毫無機遇。在海外市場,其已深耕28年,擁有全球用戶超1500萬,海外銷售渠道超1400家,海外累計銷量超190萬輛,“生態出海”策略也在逐步推進,通過構建全球化研產銷體系,有望在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份額。
在技術研發上,持續的高投入也可能在未來轉化為產品競爭力,如CoffeePilotUltra智駕系統、Hi4混動架構等技術,若能更好地應用于產品并被市場接受,將助力長城汽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結語
通過前文的分析不難看出,長城汽車目前面臨著銷量、利潤可持續性以及債務與轉型等多方面的危機,但也存在海外市場拓展和技術轉化應用等機遇。
202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其營業總收入約為923.67億元,同比增約1.03%,凈利潤約63.37億元,同比降約10.2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5.82億元,同比降約36.38%,這進一步凸顯了其面臨的挑戰。
由此可見,未來長城汽車需在保持利潤與擴大市場份額之間找到平衡,加速新能源轉型步伐,優化債務結構和經營效率,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海外市場積累的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汽車時代,長城汽車的每一步決策都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拭目以待,看其能否成功應對危機,抓住機遇,續寫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