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還是沒躲過去,但流放對他來說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7月19日在其Substack博客上發布消息表示,美國正在討論進行一場強制的政權更迭。文章中寫道:“一名華盛頓官員告訴我,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下定決心,澤連斯基將被列入流放名單。如果澤連斯基拒絕離開,將通過武力強迫他離開。”
在俄軍16萬大軍集結準備發起最后的大決戰之際,特朗普方面卻再次變臉,想要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流放,讓此前擔任烏軍總司令的扎盧日內來成為新的烏克蘭總統,在烏克蘭彈藥已經就位的情況下,特朗普這一決策到底透露了何種意味?
7月以來,俄軍在前線集結了超過16萬兵力,單日發射導彈和無人機從三年前的個位數飆升到700多枚,像暴雨一樣砸向烏克蘭城市。
最狠的是那些伊朗技術、俄國量產的“見證者-136”自殺無人機,一架成本才2萬美元,卻逼得烏軍動用400萬美元一枚的“愛國者”導彈攔截,這種“血虧”的消耗戰,讓基輔的防空警報徹夜嘶鳴,士兵疲憊到連眼睛都睜不開。
更致命的是,俄軍專挑烏克蘭的“輸血動脈”下手。
而特朗普此前在與澤連斯基通話時,曾詢問是否能打擊莫斯科,而在后續表態中,他又否認希望烏克蘭打擊莫斯科,且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還聲稱 “不站在任何人一邊”。特朗普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反映出美國對烏政策內部存在分歧,也讓澤連斯基的處境變得愈發微妙。
前線炮火連天,俄軍十六萬大軍壓境,導彈和無人機洗地,烏克蘭的防線搖搖欲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最勁爆的新聞,卻不是戰報,而是一場來自華盛頓的“換人”風聲。
主角是扎盧日內,那位被澤連斯基親手解職的前烏軍總司令。這位一度支持率超過總統的“軍神”,突然被某些人從故紙堆里翻了出來。為什么是他?
他主張優先防御,更關鍵的是,傳聞他曾與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有過秘密溝通。這層曖昧,讓他成了一枚能撬動僵局的棋子。對于厭倦了戰爭的華盛頓和莫斯科來說,一個能坐下來談“體面收場”的人,遠比一個只會高喊口號的“英雄”有用。
美國人為什么突然想在基輔搞這么大的動作?答案可能就藏在特朗普那句“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停火”的狠話里。這與其說是對普京的最后通牒,不如說是對澤連斯基的催命符。
打了三年,美國的援助賬單滾成了天價雪球。國會山里,共和黨人天天揪著烏克蘭的腐敗問題不放,要求“斷奶”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對于商人特朗普來說,這筆買賣早就虧到姥姥家了。澤連斯基的不聽話,他對和平方案的屢次三振出局,已經把華盛頓最后一絲耐心消磨殆盡。特朗普想做的,是盡快甩掉這個包袱,把爛攤子丟給歐洲,然后扶植一個更“聽話”的代理人,去談一筆符合美國利益的“土地換和平”。
當援助看不到勝利的盡頭,及時止損,就成了唯一的理性選擇。所謂“盟友”,在冰冷的國家利益面前,不過是一張可以隨時更換的臉孔。
牌桌的另一頭,莫斯科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俄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夏季攻勢的目標,是徹底拿下烏東四州,甚至把戰線推到第聶伯河。但勝利不是沒有代價的。高昂的軍費和士兵的傷亡,同樣在給克里姆林宮放血。俄羅斯也需要一個下臺階的機會,一個能保住勝利果實,又能避免陷入長期消耗戰的出口。
華盛頓的“換馬”意圖,簡直是瞌睡送來了枕頭。一個更務實的扎盧日內上臺,意味著談判桌旁將出現一個莫斯科可以接受的對話者。這讓俄羅斯有機會在戰場優勢的加持下,用外交手段鎖定勝局。
特朗普想讓美國“下車”,普京樂于為他打開車門,順便把車上的戰利品搬回自己家。兩個大國領導人甚至不需要握手,就已經在烏克蘭的命運上,達成了一種詭異的默契。
身處風暴眼的澤連斯基,不可能聞不到這股危險的氣息。他的反應,充滿了求生欲。
他先是火速罷免了被認為親美的國防部長,把他“發配”到美國當大使。緊接著改組內閣,拼命往關鍵位置安插自己的心腹。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向華盛頓表忠心,同時又試圖抓緊手中僅剩的權力。
更有意思的是,那個曾經發誓絕不妥協的戰時總統,突然改口,說“愿意與俄羅斯談判”,甚至透露相關提議“已發往莫斯科”。這不是幡然醒悟,這是走投無路。前線兵員枯竭,彈藥告急,防線處處漏洞,連德國都攤牌說自家“愛國者”系統只剩6套了。當生存壓倒一切,再堅硬的立場也會變得柔軟。
只是,這種在鋼絲繩上的掙扎,真的能改變他作為一顆棋子的命運嗎?這場戰爭,從來就不只是軍事和政治。背后是稀土礦產的爭奪,是軍工產業鏈的重組,是全球經濟格局的撕扯。
為了援助烏克蘭,西方國家幾乎掏空了自己的武器庫,軍工復合體們一邊抱怨產能跟不上,一邊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更是卡住了他們高精尖武器的脖子。這些經濟上的掣肘,反過來又加劇了美國“止損”的決心。
最令人心碎的,是烏克蘭這片土地本身。那些被戰火犁了一遍又一遍的黑土地下,埋藏著歐洲儲量最豐富的稀土礦產,它們早就被幕后的玩家們瓜分完畢,標好了價碼。
無論戰爭以何種方式結束,烏克蘭都將背負天文數字的重建債務,徹底淪為外部援助的附庸。上千萬難民流離失所,一代年輕人在戰場上化為塵土。這個國家,已經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權利。
就算扎盧日內真的上臺,他能做的,恐怕也只是換一根新的韁繩,繼續扮演一個被設定好臺詞的傀儡。基輔的獨立廣場上,有抗議者舉著標語:“我們的命,只是華盛頓賬本里的一行數字。”
這句悲涼的吶喊,或許才是對這場戰爭最精準的注腳。大國們談論著和平,交易著土地,盤算著利益,而烏克蘭人民的鮮血,只是他們談判桌上濺起的一點塵埃。在他們的棋盤上,和平的代價,從來不是由棋手支付的。
文章中信息來源:美調查記者:若特朗普決定,澤連斯基可能會被流放,前烏武裝部隊總司令將接任 魯中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