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林貧民窟的泥土路上,一個男孩偷了塊墓碑賣給走私販換飯吃。四十年后,他坐擁30億美元資產,懸賞1億美元追殺國家檢察長,連美國戰斗機群都奈何不了他。
1949年,巴勃羅·埃斯科巴降生在哥倫比亞麥德林的一個貧困家庭。七八歲時,他靠在墓園偷盜墓碑轉賣糊口;十幾歲便加入黑幫當殺手,在街頭暴力中練就一身狠辣手段。
一次偶然接觸可卡因貿易,讓這個貧民窟青年窺見了改變命運的“金光大道”。
他將毒品生產規模化,通過地下航線向美國瘋狂輸出可卡因,短短幾年內狂攬30億美元財富,登上《財富》雜志“全球七大富豪”榜單。金錢洪流中,哥倫比亞的司法體系、社會秩序被沖得七零八落。
埃斯科巴深諳“暴力開道、金錢鋪路”的生存法則。當上“可卡因之王”后,他組建起一支4萬人的私人武裝,裝備從火箭筒、導彈到裝甲車一應俱全。
最囂張時,竟從哥倫比亞海軍手中搶走“云雀”武裝直升機當私人座駕。
1984年,哥倫比亞總檢察長發布對他的通緝令。埃斯科巴的反擊令世界震驚——懸賞1億美元取檢察長 性命。不久后,這位司法高官橫尸街頭。
面對政府軍警圍剿,他派300名武裝分子攜帶地對地導彈沖擊司法部大樓,34名警察和11名法官倒在血泊中。麥德林街頭,“敢抓我的警察活不過三天”成為令人膽寒的死亡詛咒。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冷血毒梟竟被哥倫比亞貧民奉為救星。他出資建造教堂、醫院、學校,為30萬貧民提供工作崗位,自詡“劫富濟貧的羅賓漢”。在麥德林貧民窟,人們滿懷感激地稱他為“圣巴勃羅”。
1991年,埃斯科巴與政府達成“招安協議”。他為自己修建了一座配備泳池、酒吧的豪華監獄,獄中照常開派對、處理“業務”。當擔心被引渡美國的陰影逼近時,這位毒王竟大搖大擺越獄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哥倫比亞政府。
金錢與暴力澆灌的魔幻現實,在拉美大地瘋長。
美國視埃斯科巴為眼中釘,十年間三次發動大規模圍剿:
1984年:美軍特種部隊聯合5000名哥倫比亞軍人,出動F-16戰機群圍捕,僅擊斃150名外圍嘍啰,埃斯科巴全身而退;
1989年“世紀行動”:美軍動用偵察衛星鎖定目標,50架戰機將其基地夷為平地。硝煙散盡,毒梟再度遁入叢林;
1993年終局:在美國情報支援下,哥倫比亞“搜捕隊”通過無線電三角定位鎖定麥德林市區一棟民宅。交火中埃斯科巴腿部中彈,翻越屋頂時被狙擊手一槍爆頭。
圍剿代價高昂。1989年,埃斯科巴炸毀民航客機導致107人喪生,更懸賞每殺一名警察獎勵2000美元,掀起腥風血雨。
埃斯科巴斃命當日,麥德林貧民自發點燃數千支蠟燭。火光映照著一張張茫然面孔——他們失去的不僅是“慈善家”,更是貧民窟30萬個飯碗的提供者。
毒梟帝國崩塌了,但哥倫比亞毒品貿易未減分毫。新毒梟迅速填補權力真空,禁毒戰爭陷入更血腥的輪回。當貧困率高達40%的國土遭遇全球最大毒品消費市場,暴力與金錢的共舞永難終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