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女籃決賽落幕,日本和澳大利亞這兩支公認的“天花板級別球隊正面對撞,結果一邊倒嗎,其實全場還真挺有來有回,最后澳大利亞88-79拿下日本,歷史性首奪亞洲杯冠軍,這場球不光讓日本球迷有點意難平,咱們中國球迷也得直面現實,畢竟中國隊就是倒在這兩隊之間,輸得算冤嗎,真不冤,甚至說,差距擺在這了,誰都得服——這話聽著可能有點扎心,但這就是亞洲現在的格局
其實你翻看這場決賽,場面說不上碾壓,節奏一度膠著,第一節日本靠19歲小將田中心的“天秀三分緊咬比分,澳大利亞那邊靠內線殺傷、籃板碾壓,開局就打出10-2的小高潮,氣勢拉滿,日本這邊田中心投籃命中率夸張,首節就拿10分,靠個人硬解,可惜全隊整體還是被澳洲的防守壓著,日本想靠速度和外線投射偷雞,澳大利亞純粹靠身體和硬實力頂住了場面,說白了,這就是風格碰撞的經典案例
第二節日本試圖追分,但澳大利亞外線突然爆發,里德連續三分,分差一度拉開到兩位數,田中心半場就砍下19分,堪稱日本的續命擔當,可澳大利亞這邊多點開花,籃板、對抗、輪轉,每一項都是亞洲頂級,半場54-43,領先但沒到一錘定音的地步,比賽懸念還在,但氣質已經分出來了——澳大利亞不慌,日本在拼命追分,場面誰主動其實一目了然
第三節雙方防守升級,場上身體對抗直接拉滿,日本一度趁著對方主力下場追到個位數,澳大利亞立馬靠籃下打回去,奧庫索連續得分,里德下場時日本有點找到感覺,可惜只是一陣子,澳大利亞整體性太強,始終沒讓日本真正把比賽拖成亂戰,這種“你來我往里,誰更穩定、誰能頂住壓力,最后都給寫在了比分上
末節日本一度靠宮澤夕貴的三分把分差縮到5分,高田真希也有亮眼發揮,甚至直接把澳大利亞逼到暫停,你說比賽沒看點那是假的,但關鍵時刻澳大利亞的威爾遜一記三分、再加搶斷,直接打停了日本的反撲氣勢,最后三分鐘,日本拼命追分,澳大利亞頂住壓力,反而越打越順,穩穩把優勢收下,這就是冠軍的底蘊,數據不會騙人,日本田中心21分6板9助,宮澤18分8板,高田14分6板,澳大利亞這邊里德13分,福勒、威爾遜、奧庫索全員上雙,整體性拉滿
看到這里,問題來了,中國隊到底輸在哪兒,表面看中國隊半決賽被日本三分射穿,很多人說是外線不準、用人爭議,實際上,真正的差距還是整體實力和戰術靈活性,澳大利亞能頂住日本的三分雨,靠的不是單點爆發,而是籃板優勢和攻守平衡,反觀中國隊,面對日本的小快靈和外線爆發,沒有籃板保障,也沒能用戰術去限制,輸球很正常,所謂的“雙塔優勢,遇到針對性戰術就很難打出統治力,這就是現實
其實澳大利亞這支隊伍,放在亞洲就像開了掛,內線高度、對抗能力、執行力,都是獨一檔的存在,日本靠投射和速度,能偷一場但很難連贏,澳大利亞純靠硬實力,一路碾壓上來,冠軍不是靠運氣,是靠底層實力,想靠爆冷翻盤這種事,放到系列賽里,基本沒戲
輿論場上很多人問,澳大利亞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說簡單點,就是沒有短板,籃板保護、攻防轉換、關鍵球執行力,全部都在線,日本這邊雖然三分很猛,但靠單點爆發很難抗住對方的整體輪轉,至于中國女籃,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明星球員,而是還沒形成對抗頂級隊伍的體系和適應性,外線手感一冷,內線壓力一大,整隊就容易被打蒙,這不是一場球的問題,是整個戰術體系、球員配置、臨場調整的綜合差距
不得不說,這次澳大利亞登頂,給所有亞洲強隊上了一課,冠軍不是靠某一場神勇,也不是靠一兩個球星,而是靠整體實力和戰術執行力,短板被無限放大,長板想贏只能靠硬碰硬,中國隊要想重返巔峰,光有“雙塔還遠遠不夠,外線投射、防守輪轉、臨場靈活性,每一樣都得補課,否則碰上澳大利亞、日本這種級別的隊伍,心理優勢都沒了,場面上自然也談不上自信
最后說一句,亞洲女籃格局現在已經徹底洗牌,澳大利亞成為新王,日本依然有沖擊力,中國女籃短板被放大,未來想翻身,除了補技術、練身體,更重要的是戰術體系和心態建設,別再幻想靠一兩個爆點能解決問題,籃球終歸是團隊游戲,誰的體系更完整,誰就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