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報道,美軍將在西太平洋集結300架戰機和上千名人員,自7月10日起,啟動為期兩周的“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這也將是自美蘇冷戰以來,美空軍在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演練活動,相較于以往,規??芍^空前,那么,美國為何突然要在西太平洋大規模集結戰機演習?
美軍在西太進行跨區部署的戰略意圖
此次美國的演習規模,遠比2022年的號稱美軍最大規模演習的“勇敢之盾”還要大,畢竟當時出動的戰機也不過才200多架,但這一次卻足足出動了300架,并且為了確保演習能夠順利進行,美國國防部還專門撥款5.326億美元支持此次活動,可以看出美軍對此次“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重視程度。
據悉,此次演習美軍在“敏捷作戰應用”架構下,將這些戰機和數千名人員拆分部署在不同戰區,在演習過程中,將傳統的集中式基地,拆分為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等25個分散點,驗證在太平洋模擬"高對抗環境"下的快速機動與后勤保障,以此實現跨區的數據互通和協作能力。
針對此次演習,美國空軍參謀長也毫不掩飾其意圖,他表示美空軍之所以如此重視“敏捷戰斗部署”這一概念,主要是因為需要應對大規模中美沖突”,并且此次演習屬于“跨戰區”實戰演練,重要程度已經超過了美國空軍著名的“紅旗”系列戰術演習。
結合美軍此次演習的計劃和美國空軍參謀長的發言來看,美軍最忌憚的還是戰機兵力過于集中,會被一網打盡。
尤其是中國的火箭軍精準打擊能力,已經能夠對第一第二島鏈在內的固定基地構成實質性威脅,過去以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主島為依托建立的第一島鏈,一直被美軍視為面向中國最關鍵的封鎖島鏈,但如今第一島鏈已經被中國 “穿透”,中國海空軍從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等水道,正在逐漸形成可頻繁遠洋訓練和實戰化演習的能力,
針對第一島鏈面臨的“屏障作用”逐漸失效等戰略挑戰,美軍開始從第一島鏈后撤,將戰略重心調整至關島所在的第二島鏈和以夏威夷群島為核心的第三島鏈,同時還加強對第二島鏈的分散部署。但如今關島,也已經在中國遠程導彈輻射范圍之內,這也讓美國的危機意識更甚,所謂“敏捷戰斗部署”戰術測試,大概率便是為了抵消中國的導彈優勢。
同時,此次“部隊重返太平洋”軍演,美軍還邀請了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18個國家共同參與,很多人分析認為,美國這一行為仍試圖強化與這些國家之間的軍事捆綁。通過升級菲律賓、關島、帕勞等軍事基地和設施,填補升級戰略支點,強化在西太平洋的前沿軍事存在。
另外,西太平洋地緣關系復雜,涉及國家眾多,并且中日韓在黃海、東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海域爭議,這些矛盾點,也恰恰是美國介入亞太事務的跳板,對于美國來說,通過演習,還能進一步測試與日韓菲等國家之間的協同能力,以便于保持在南海和臺海局勢中的存在感。
中國的戰略定力
雖然美軍此次大規模軍演是為了嘗試分散戰機,在西太平洋形成網絡式戰術戰略體系,但這也反映出了美軍在戰略指揮和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現實短板,并且歐洲以及日澳等國家雖有參與,但象征性要遠大于實質性,這種“形式主義”也體現出了其聯盟體系的脆弱性。這種戰略和戰術上的困境和實質性局限,也很難真正形成有效戰略威懾。
更何況,中國通過火箭軍、反導系統、海軍編隊等戰略部署,已經構建起了強大的區域拒止作戰體系,可有效限制域外勢力進入特定區域,并且我國在西太平洋的多次軍演,也驗證了遠洋作戰能力。
同時,中國通過推進與東盟的“南海行為準則” 磋商,與周邊國家加強合作開發和貿易聯系,鞏固區域合作共識,從外交和經濟層面,打破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化意圖,中國在維護主權和地區穩定方面,有著不可動搖的決心和力量,這也是中美戰略思維最大的不同,而事實也證明,美國的這套“霸權邏輯”,對于如今全球化、多極化、多樣化并存的世界來說,已經不管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