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這幾天又不太平,奧沙利文的這波“炮轟+罷工言論直接把球員和世臺聯之間的老矛盾擺在了臺面上,火老師不光說斯諾克環境是史上最差,還點名建議球員集體罷工、要求漲獎金、換掉領導,這話一出來,直接引發了圈內外的連鎖反應,世臺聯主席道森也沒憋住,回了一記不留情面的“對噴,一時間,斯諾克輿論場的氣氛比冬天的英倫球房還冷,咱們不妨冷靜梳理一下這場爭吵到底怎么來的,背后又藏著哪些現實問題
火箭說話向來不拐彎,很多球迷覺得他這次是“擺爛式吐槽,但刨去情緒,其實不少槽點也有跡可循,早在2022年中國十人假球案鬧出來那會兒,奧沙利文就直言:球員之所以鋌而走險,很大程度上是獎金太低,尤其是那些排在16名以外的選手,真的靠斯諾克根本養不活自己,這話聽著難聽,但有數據支撐,斯諾克全年總獎金才1800多萬英鎊,頂級賽事像溫網,光一項獎金就有6000萬英鎊,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這幾年獎金是漲了點,但對中下游球員來說,生存壓力一點沒減輕,比賽多、路費高、淘汰早,真不是靠熱愛就能挺住的局面
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話很多人不敢說,或者說,說了也沒啥用,看看丁俊暉、艾倫的遭遇就知道了,前者吐槽球桌安裝,官方一句“沒問題,全是星牌的,緊接著就是刪帖加罰款4000英鎊,后者也因為場地問題被罰同樣數額,別說普通球員了,連頂尖選手都被懟得沒脾氣,剩下的球員誰還敢站出來“點贊回懟,畢竟世臺聯最擅長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種氛圍下,公開表達不滿成了高風險操作
道森這次回應也挺有火藥味,直接把奧沙利文的發言定性為“誤導且有害,還順帶質疑火箭到底為斯諾克做了多少貢獻,甚至拉出了網球和高爾夫的對比,說小眾運動就該有小眾的待遇,順便甩出一堆數據:全球觀眾破記錄、門票收入創新高、英國大師賽現場兩千多觀眾……聽起來有點“自信爆棚,但仔細一想也不是全無道理,斯諾克確實沒法和三大球、網球、高爾夫硬碰硬,運動本身的受眾和商業化程度就擺在那兒,獎金想追平溫網,現實層面幾乎不可能
不過道森的回懟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他強調“很少有球員因社媒言論被罰,但事實是,圈內人都知道,罰款只是表面,背后還有各種“軟封殺,再比如說球員可以通過正規渠道投訴,可現實里有多少人真的敢走完流程,最后還不都是不了了之,很多問題不是沒人提,是沒人敢提,也沒人敢追著要結果,這種壓抑感,哪怕不打球的普通球迷也能體會到
再說球員的生存壓力,道森說給每位球員2萬英鎊保障,但英國的生活成本和比賽支出,隨便一算就能把這點保障金填平,別說養家糊口,光是維持職業生涯都夠嗆,斯諾克不像足球那樣有青訓體系兜底,大部分球員其實就是合同工,打得好能吃肉,打不出來只能靠副業或者直接退役,難怪奧沙利文說“根本活不起,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困境
有意思的是,輿論場上也分成了兩派,一邊覺得奧沙利文是“帶頭鬧事,只會抱怨不提建設性方案,另一邊卻認為,正是因為有人敢說真話,才有可能推動環境改進,畢竟,如果所有人都選擇沉默,問題只會被掩蓋得更深,球迷嘴上說著“火箭又開始嘴炮,但真有人要是說出大家心里話,點贊的也不少,這種微妙的共鳴感,其實是斯諾克現狀最真實的寫照
說到底,斯諾克的矛盾不是新鮮事,獎金分配、管理方式、球員話語權,這些老問題年年有,鬧到今天不過是火藥味更重、話說得更直白,奧沙利文的“罷工論聽起來激烈,可未必真的能落地,球員要團結也難,畢竟每個人的利益點都不一樣,管理層也不可能完全低頭,現實里大概率還是“各說各話,短期內難有大突破
但話說回來,球迷和業內的討論沒必要一刀切,既不能全盤否定管理層的努力,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甩給球員,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問題得有人敢提、有人愿意聽,只有這樣,斯諾克這項運動才有可能走出死循環,哪怕進步慢點,也總比原地打轉強太多
所以,奧沙利文這次的“炮轟或許不會馬上改變什么,但至少讓更多人看清了斯諾克背后的那點“門道,場上場下的較量還會繼續,誰能率先打破僵局,還得看后續的博弈和智慧,畢竟,誰都不想看著這項優雅的運動,慢慢變成一潭死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