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81比90不敵日本,賽后最大的話題不是技戰術細節,而是李夢的缺席——這場球,李夢沒在,成了球迷和圈內人最難釋懷的核心矛盾,比賽最后三分鐘中國還落后7分,現場突然有人喊了一句“李夢要是在就好了,看臺上一片共鳴,這場失利的情緒點也就此被點燃,不管你站誰,今晚沒人能忽略“李夢不在這件事。
場面上,差距其實不算大,中國女籃籃板球40比35稍占上風,助攻也看著還行,28比23,乍一看數據沒太大問題,甚至內線高度,韓旭、張子宇合起來快4米3,理論上理應碾壓對手,但打到關鍵時刻,日本隊外線三分雨下得密不透風,16記三分球一波接一波,反觀中國全隊三分23投只進6個,命中率連三成都不到,短板被無限放大,第三節有個鏡頭,日本小后衛一個變向晃開防守,投進后還朝中國替補席比了個手勢,氣氛直接被點爆,邊上球迷直捏拳頭,所有的不甘都寫在臉上。
說到底,這場球的真正分水嶺,其實是進攻端的破局能力,尤其在日本收縮內線、死守韓旭和張子宇的情況下,外線缺少一個能持球突破、能吸引包夾、還能自己得分的點,這種時候,大家自然而然想起李夢,上屆亞洲杯決賽就是她末節獨得12分,三分和突破齊飛,把球隊從懸崖邊上硬生生拉了回來,這種關鍵時刻敢硬剛的球員,中國女籃現在真就只此一人。
可惜,這一場她沒在,原因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狀態下滑、家人生病,但各種爆料和側面消息都在對噴,有知情人透露,李夢私下訓練狀態一直在線,沒入選名單的背后或許還有別的考量,這種情況下,賽后發布會記者提問,主帥宮魯鳴只是淡淡一句“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情況,話題就這么被帶過去,球迷多少有點上火,畢竟球隊缺的,正是她這種能突破、能分球、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的狠角色。
其實從戰術層面看,日本隊這套策略并不復雜,就是放中國外線投籃,內線死守不讓輕松得分,結果就是外線球員要么投不進,要么不敢投,內線一旦拿球立馬三人包夾,傳出來也沒人終結,李夢在的話,哪怕只多進3個三分,分差就抹平了,球迷算賬算得明明白白,這種局面下,誰都知道缺的是什么。
更扎心的是,球迷們翻出李夢上屆決賽的視頻,邊看邊嘆氣,“你看她那股狠勁,拿球就敢往里沖,分球還不耽誤,這種能獨自殺傷、還能帶動隊友的球員,現在的這幫姑娘,誰能頂上這活?外線射手翟若云常規賽命中率快五成,這場也沒撈到什么機會,說明教練組對破局點的信心其實有限。
也有人說,籃球是團隊運動,一個人能有多大影響?但問題來了,團隊體系是基礎,關鍵時刻總得有人能一錘定音,李夢在隊的時候,隊友心里有底,場上也有主心骨,這不是簡單的得分能力,更多是一種氣場和牽制力,日本這場敢這么收縮防線,底氣就是中國沒人敢突破,沒人能投死他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當然,單靠李夢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今晚日本16個三分,中國只進6個,這里外里差了30分,光靠一個人也難填這個坑,但最少,李夢能讓進攻有第二條路,能讓日本隊忌憚,不至于被死守內線卡死,球隊現在的問題是,外線和持球突破都沒人能站出來,這才是最大風險。
這場失利,其實也不全是壞事,暴露短板往往才是成長的開始,外線火力、持球能力、關鍵時刻的得分人,這些都得補強,韓旭說要去海外聯賽磨練,這思路沒毛病,只有在更高水平的環境下,才能練出更強的抗壓能力,不能總指望身高優勢一錘定音,技術、膽識、狠勁兒一樣都不能少。
網上關于“李夢能不能改變結果的討論吵翻天,有人覺得她在場結果就反了,也有人說團隊才是關鍵,其實答案沒那么絕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有李夢在,球隊的上限和容錯率都高了一個級別,大家也更有盼頭,這種主心骨式的球員,任何強隊都得有。
希望這次失利能讓管理層警醒,不光要重視內線優勢,更要抓住外線和持球突破的培養機會,多給有潛力的球員機會,畢竟,球迷想要的不是“如果,而是下次再碰到日本隊時,有人能站出來說一句:“這場球,我們贏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