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玲的這次逆風翻盤,說實話,沒人能完全預料到,畢竟三十歲出頭,再加上剛剛抗癌歸隊,短短十個月就拿下WTT大滿貫女單冠軍,按理說怎么都該是條“勵志大女主劇本,可惜,現實一點也不帶濾鏡,賽場上贏了,場下卻迎來了一波“擺爛式口水戰,甚至把孫穎莎也莫名其妙地卷了進來,這劇情發展,屬實有點讓人看麻了。
明明是值得慶祝的時刻,結果一場采訪成了導火索,朱雨玲賽后那句“對手也很優秀,希望大家也支持對方,原本怎么看都是高情商的客套話,結果被部分網友解讀成“勝之不武“端水大師,質疑她不是靠實力贏球,甚至還要扯出孫穎莎來對比,典型的“對噴場面,粉圈拉踩、鍵盤俠上線,陳熠的粉絲覺得被冒犯,朱雨玲的支持者則回懟,仿佛賽場變成了流量修羅場,贏球也能被噴,輸球照樣要被噴,這屆體育圈的輿論氛圍,多少有點讓人心累。
回頭看這場決賽,朱雨玲面對陳熠,一上來連丟兩局,氣氛確實一度不妙,大多數人可能心里都默默給她判了“止步亞軍的劇本,結果第三局開始變天,朱雨玲連追兩局追平,第五局還實現反超,第六局又被追平,最后決勝局抓住陳熠的失誤,一錘定音,這種拉鋸戰的緊張感,真不是普通球迷能承受的,不過她能頂住壓力,關鍵時刻把握機會,這就是老將的底蘊和經驗,能抗住大場面,心理素質拉滿,實力和心態雙保險,這冠軍拿得絕對有含金量。
但問題來了,為什么一場硬仗打完,風評卻這么分裂,除了朱雨玲本人的爭議,孫穎莎也被無辜帶上,主要還是因為賽前賽后的各種言論發酵,陳熠粉絲覺得自家偶像被輕視,孫穎莎的名字被反復提起,仿佛成了“質疑鏈上的新環節,這種“拉踩式輿論,已經變成了乒乓球圈的常態,從競技體育的角度講,勝負手里本來就有運氣和失誤的成分,靠實力贏了就是本事,靠把握機會贏了也是能力,非得給每一場比賽貼上“人品“情商標簽,未免太苛刻了。
其實朱雨玲的經歷本身已經夠曲折,2019年查出甲狀腺癌,直接錯過運動會,休養治療到2021年才徹底康復,能從重病中走出來重返賽場,這背后的毅力和付出,外人真不容易體會,父親當初勸她別回賽場,就是明白體育圈的殘酷和輿論的復雜,自己家條件也不錯,不需要靠打球證明什么,可朱雨玲偏要回來,十個月苦練,狀態回升,先是在太原賽奪冠,排名重回世界前列,這次又在WTT大滿貫封后,說是“寶刀未老都不為過。
但輿論場上沒有絕對的主角,朱雨玲的回歸和奪冠,讓不少年輕球員的支持者開始對比、質疑,尤其是孫穎莎,作為現役世界第一,每場比賽都被放大鏡審視,這次沒參賽卻被無端拉進爭議,成了“躺槍典型,只能說,競技體育的殘酷,不光體現在賽場,更體現在賽后的風評,有人分析場上技術,有人關注場下八卦,誰都沒法置身事外。
當然,冷靜點說,朱雨玲奪冠這事兒,確實值得點贊,年紀大了、抗癌回來、短時間爆發,這種勵志故事誰不愛看,但她本人的高情商回應,有人覺得是“端水,也有人覺得是“穩,說到底,體育圈的風評早就不是單純靠成績說話,誰都可能被“對噴、被挑刺,關鍵還是看自己能不能挺住外界壓力,專注做好自己。
至于拉踩孫穎莎這一出,其實沒啥必要,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節奏和風格,勝負只是階段性的,朱雨玲是老將回歸,孫穎莎是新生代領跑,誰都有高光和低谷,沒必要非要踩一捧一,競技體育講究的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只要賽場上拼過、贏得漂亮,外界怎么議論,終歸不能左右歷史的定格。
最后說一句,這場“逆襲+口水戰其實就是當下體育圈的縮影,榮譽和爭議并存,掌聲和質疑齊飛,想要純粹已經不太現實,但能在風暴中心堅持自我、贏下關鍵比賽,這本身就值得尊重,朱雨玲的故事告訴我們,賽場之外的噪音再多,冠軍依然只屬于那個敢拼到底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