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中美高層通話后特朗普突然掛斷電話。這通電話之后,他對華態度出現明顯轉變,北京閱兵該不該給他留座成了新話題。
之前特朗普在對華事務上態度很強硬。留學生政策上,不少中國學生被限制簽證,美方拿“安全威脅”當理由,理工科學生受影響最大,學業計劃全被打亂。貿易領域,美國給中國商品加了高額關稅,從工業產品到日常用品都受波及,中國企業出口成本漲了不少,中小企業利潤薄得快撐不住。科技行業更慘,華為等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谷歌、微軟這些美國公司停了部分合作,華為手機海外市場拓展開不了。
魯比奧(資料圖)
這通電話之后,特朗普態度積極了不少。留學生政策松了些,之前被拒簽的學生能重新申請。出口限制也有變化,一些先進半導體產品,雖說沒完全放開,但管得沒那么嚴了。芬太尼問題上,他說愿意跟中國合作打擊走私。之前美國把芬太尼泛濫的鍋甩給中國,現在改口說要一起從源頭解決。
特朗普轉態度,一方面是想讓中美第三輪談判氛圍好點。全球經濟被貿易摩擦攪得夠戧,中美一直對著干,世界經濟想復蘇太難。美國國內不少行業,農業、制造業這些,因為貿易摩擦虧慘了。農民的大豆賣不出去,收入掉了一大截;汽車制造業供應鏈受影響,成本上去了,利潤少得可憐。特朗普政府知道,緩和關系才能推進談判,改善國內經濟,態度積極點,談判桌上或許能多撈點好處。
另一方面,他可能在為訪華做準備。能成功訪華,國際上臉面上好看,國內支持率也能漲漲。面對面跟中國領導人談,不少雙邊問題能直接推進,還能跟美國民眾炫耀外交成果,為以后的政治活動攢點資本。
特朗普和魯比奧(資料圖)
特朗普訪華時間,可能會避開跟普京的行程沖突。俄羅斯跟美國,又是競爭又是合作,特朗普對俄政策忽左忽右。最近他給俄羅斯下了“50天最后通牒”,說要是俄烏沖突50天內沒和平協議,就給俄羅斯及其貿易伙伴加100%關稅,還讓北約掏錢給烏克蘭送進攻性武器。這時候訪華,時間得選仔細點,不然外交上會很被動。
十月有APEC峰會和東盟峰會,說不定是個機會。APEC峰會時,亞太國家領導人都在,中美領導人見面能在多邊框架下推進區域合作,美國也能顯顯在亞太的影響力。東盟峰會也是美國跟東盟國家拉近關系的機會,特朗普要是這時候訪華,順路還能跟東盟國家多聊聊,外交布局能更順。這么看,十月可能真有戲。
美國釋放了點善意,中國可不能糊涂。芯片出口這塊,所謂的放寬,其實就是讓賣些次等技術。全球芯片產業鏈里,高端技術才是核心,美國對高端芯片出口管得還很嚴,就是想保住自己的優勢,不讓中國半導體起來。
芬太尼問題上,美國之前把責任推給中國,現在說要合作,誠意真不好說。中國一直認真做禁毒工作,打擊芬太尼生產流通花了不少力氣,效果擺在那。美國該想想自己管控上的漏洞,別老怪別人。這次說合作,背后是不是有別的政治心思,中國得看清楚。
中美關系受很多因素影響,經貿、科技、外交這些領域,能合作也有矛盾。美國國內政治復雜,特朗普政府政策被不少利益集團牽著走,他這態度說不定哪天又變了。中國應對的時候,得想著自己的發展,把國家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小心應對準沒錯。
北京閱兵是國家大事,展示國防力量、軍事成就,還有維護和平的決心。要是請特朗普來,好的方面是,能說明中美關系在緩和。國際上看,這信號能讓大家對全球經濟更有信心,國際政治格局也能穩點。中美是最大經濟體,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關系好點,氣候變化、反恐這些國際問題解決起來能順不少。
特朗普(資料圖)
但風險也存在。特朗普要是在閱兵時說些不合適的話,或者做些不妥的事,國內民眾肯定不樂意,國家尊嚴也受影響。美國國內對他訪華態度不一樣,有些反華的人可能會借機搞事,攪亂中美關系。所以要不要給特朗普留座,得好好掂量掂量,從長遠利益出發,慎重做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