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女籃亞洲杯季軍爭奪戰(zhàn),中國女籃101-66狂勝韓國,賽后的討論點卻沒全落在比分上,反倒關于王思雨的爆發(fā)和半決賽的用人選擇,又讓球迷和媒體齊刷刷“復盤起宮魯鳴的決策,這場比賽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子“有怨氣就要發(fā)泄出來的勁兒,畢竟上一場被日本三分雨澆滅衛(wèi)冕希望,多少還是憋著點火氣的。
說實話,這場和韓國的對決,氣質和內容都和半決賽那場判若兩隊,上一場日本女籃狂飆16記三分,直接把中國隊的內線優(yōu)勢給廢掉了,外線防守跟不上、進攻又打不開,場面一度很尷尬,這回打韓國,教練組也算是學乖了,外線球員幾乎踩著三分線貼防,連個出手機會都不肯讓韓國隊多喘一口氣,結果數(shù)據(jù)擺在那兒,韓國隊三分球20投5中,徹底被鎖死,進攻端一旦打不開,內線被韓旭、張子宇兩座大山輪番夾擊,開局就被拉開了差距,說白了,就是全場沒怎么給對手機會。
但全場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得是王思雨的表現(xiàn),這場她替補出戰(zhàn),打了個無死角的表現(xiàn),8投6中,19分7籃板7助攻,攻傳一把抓,數(shù)據(jù)很全面,關鍵是,她在場上的作用遠不止數(shù)字能反映出來,她的突破和分球直接盤活了內線雙塔,讓韓旭和張子宇都能更舒服地接球終結,球隊整體進攻節(jié)奏也提了上去,誰能想到,上一場她只打了不到13分鐘,還是全隊正負值唯一正數(shù),結果被按在板凳上,賽后不少球迷都拿這個事“點贊回懟,說宮魯鳴大概率會后悔半決賽沒再多給王思雨點時間,這種說法其實也不算無的放矢。
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隊打韓國就能打出行云流水的整體進攻,打日本就突然斷電呢,這里頭除了戰(zhàn)術針對性,外線球員的能力差距也很明顯,半決賽那場,日本隊外線球員一旦拉開空間,三分就是往死里投,中國隊的外線防守被點名,進攻端又沒人能穩(wěn)定站出來,雙塔再強也得被圍困,反觀這場打韓國,王思雨的存在就像潤滑劑,既能自己得分,又能幫隊友創(chuàng)造機會,這才叫現(xiàn)代外線球員的樣板,反過來看,只會傳球的后衛(wèi),碰上高壓防守和包夾,雙塔也很容易被“圍獵,內線優(yōu)勢反而打不出來。
其實這場比賽,除了王思雨,韓旭和張子宇的表現(xiàn)也值得點贊,韓旭首發(fā)16分6板3蓋帽,張子宇替補出場18分7板3助攻還有1個蓋帽,這套內線組合在亞洲范圍就是物理外掛,韓國隊對上來根本沒什么招架之力,開局就被打崩,中段再想追分也追不回來,五人得分上雙,進攻端分配合理,替補席還能不斷拉開節(jié)奏,這種寬裕感,只有對比半決賽那種“進攻打不穿、防守守不住的窒息,才更明顯。
但冷靜想想,這場大勝固然解氣,可如果不能解決外線被針對、三分球防不住、進攻太依賴內線這幾個老問題,中國女籃以后再碰到日本這種三分火力拉滿的隊伍,還是會吃虧,亞洲杯半決賽就是最現(xiàn)實的樣本,內線優(yōu)勢是基礎,外線球員的創(chuàng)造力、穩(wěn)定性,才決定了能不能把優(yōu)勢轉化成勝勢,否則再強的雙塔,也會被對手的戰(zhàn)術針對到沒脾氣。
當然,宮魯鳴的排兵布陣也不是全盤否定,畢竟能把球隊帶到亞洲前三,說明整體體系還是靠譜的,只是關鍵場次的臨場決斷和球員輪換,確實值得琢磨,比如王思雨這種“關鍵先生,是不是應該在逆風局多給點信任,畢竟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正負值、效率值都很扎眼,球迷的“質疑也不是無的放矢,只希望這場大勝能讓教練組更敢于用好手、用活人,不要再拘泥于老套路。
說到底,這場35分大勝韓國,雖說只是季軍爭奪,但對中國女籃來說,絕不是簡單的“安慰獎,更像是一次及時的止損和自我修正,球迷可以吐槽、可以復盤,但球隊自己得學會吸取教訓,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局面,是不是能少一點遺憾、多一點底氣,這才是所有人關心的事,畢竟亞洲杯只是過程,目標還得放在更高的平臺上,別讓一時的疏忽,耽誤了整個團隊的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