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非遺知識,親手制作彩帶龍,體驗舞龍的樂趣,這場打工體驗活動真是收獲滿滿。”7月17日,南昌晚報第十八屆“打工一日看社會”品牌公益活動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體驗之旅。16名充滿好奇與熱情的“小小非遺體驗官”走進位于青云譜區的城南龍燈非遺工坊,開啟一段沉浸式的傳統文化探索之行。
聆聽講解
100多道工序里藏著700年“匠心密碼”
17日9時30分,活動開始后,城南龍燈市級非遺傳承人杜慧琴老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述了江西傳統民間燈彩扎制技藝“城南龍燈”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這項起源于青云譜區城南村史家的技藝,迄今已有700余年歷史,當地“史家的板凳愛煞人”的古老諺語,生動描繪了其前身板凳龍的風采。2008年,“城南龍燈”被列入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逢春節、元宵,城南村家家戶戶都會“抬龍出街”,好不熱鬧。
在杜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了龍燈制作基地。燈光下,金鱗流轉的布龍莊重大氣,竹骨嶙峋的篾龍透著古樸韻味,改良版夜光龍、噴火龍熠熠生輝。“龍燈制作要經過100多道工藝,包括軋制、彩繪、竹編等。”杜老師指著一條九節布龍介紹說:“常見的有板凳龍、布龍等,節數從五節、七節到幾百米不等,還有大家即將體驗的彩帶龍。”
“100多道工序?真費功夫!”喻天佑小朋友好奇地問。杜老師笑著解釋:“分工協作提升了效率,但竹條弧度全憑師傅靠經驗拿捏。”看到師傅從龍身中抽出鐵絲,龔朵朵小朋友追問原因,杜老師回應道:“這是嚴把品質關,有瑕疵的龍必須重做,才能讓技藝長期傳承下去。”
“城南龍燈”代表性傳承人史克濱拿起一段龍骨,為大家講解“刮青定型”的工序:“刮凈竹皮、火烤彎度,是確保龍燈結實靈活的關鍵。”當許子晨小朋友問起龍節長度時,史老師笑著回應:“節長從龍頭到龍尾漸變縮短,舞起來才飄逸。”
互動環節,孩子們爭相體驗舞鳳凰燈。李澤語小朋友接過燈后感嘆:“好重啊!”史老師笑著解釋:“這是成人款,試試輕便的龍頭燈吧。”話音剛落,張浩軒小朋友已興奮地舉起發光龍頭。史老師補充道:“龍燈有各年齡段適用的尺寸,傳承需要大家接力參與。”
動手制作
粘龍牙調龍腮 彩帶龍讓“童趣綻放”
參觀環節結束后,16名“小小非遺體驗官”滿懷著期待,快步走進手工制作區。長桌上,材料包整齊排列,里面有貼紙、膠槍等工具,還有一卷卷輕薄而鮮艷的彩帶,散發著即將開啟創造之旅的獨特氣息。孩子們安靜坐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老師,耐心等待著制作指令。
“首先,用膠槍仔細粘牢龍頭的上下牙齒部分,再進行整體組裝。”杜老師手持部件,清晰地講解步驟并進行示范。孩子們認真模仿,神情專注。鄧銘嘉小朋友率先完成龍頭組裝,興奮地舉起初具形態的作品;王思如小朋友動作精準利落,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老師,我也做完了!接下來做什么?”許子晨小朋友清脆的提問聲響起。很快,教室里接連響起完成組裝的聲音。
隨后,活動進入龍腮制作環節。杜老師特別強調了關鍵點:“龍象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所以這漂亮的龍腮,安裝時要確保角度朝上,指向天空,這樣咱們的龍才霸氣十足!”孩子們心領神會,仔細調整手中龍腮的角度。
半小時過去,老師穿梭在孩子們中間,協助完成最后工序——將色彩斑斕的彩帶系在龍頭下方鎖扣上。一條條由孩子們親手制作、充滿童趣的彩帶龍宣告誕生,制作區里瞬間爆發出一陣歡呼。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舞動傳承
從甩彩帶龍到盤傳統長龍,與非遺“生動對話”
彩帶龍制作完成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奔向寬敞的場地開始舞動。“舉高點,手腕輕輕轉動!”老師在一旁耐心指導。萬一諾小朋友一邊揮舞著彩帶龍,在空中劃出優美弧線,一邊仰著笑臉喊道:“我這條龍會跳圓圈舞!”一旁的張浩軒和張璟軒兩兄弟比起了甩龍尾,孩子們的笑聲充盈了整個場地。
活動尾聲,史老師帶領大家挑戰七節大龍燈。“來,咱們試試傳統龍燈!”史老師一聲號召,孩子們立刻圍攏過來,在龍燈旁各就各位。“舞好龍頭的精髓在于畫‘8’字。”史老師邊說邊示范,粗壯的手臂左右擺動,碩大的龍頭隨之在空中劃出流暢而標準的“8”字形。原本靜止的龍頭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帶動身后龍節起伏波動,發出嘩啦啦的聲響。
“看前面伙伴的動作,跟著節奏走!”史老師的口令清晰有力。負責龍尾的孩子起初有些拘謹,但很快便掌握了技巧。輪到“盤龍”時,史老師穿梭在隊伍中,不時輕托孩子們的竹竿調整角度:“龍身繃直,精氣神提起來!”
在全神貫注的協作中,一條金光璀璨的盤龍逐漸成形,圍觀的孩子們紛紛鼓掌叫好。當最后一個弧度完成時,史老師笑著點頭:“這就是傳承!”孩子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與龍燈的金鱗交相輝映,古老技藝與年輕生命在此刻完成了一場生動的對話。
報名方式
本報第十八屆“打工一日看社會”品牌公益活動,南昌市在校中小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報名者可以根據本報刊登的“打工”崗位和“打工”時間進行選擇,還可以關注南昌晚報微信公眾號(ncwb_wx),了解活動的進展和動態。
1. 線上報名:添加微信號15070017226(汪老師)、15870657612(萬老師),發送孩子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家長聯系方式以及所報崗位進行報名(微信報名前可先咨詢崗位剩余情況)。
2.線下報名:前往紅谷灘區豐和北大道南昌日報社17樓1707室報名,報名前可撥打電話(15070017226、15870657612)咨詢崗位名額剩余情況。
崗位征集令
本報第十八屆“打工一日看社會”活動繼續面向全市征集愛心崗位。歡迎熱衷公益事業的愛心商家、企事業單位與本報聯系,攜手為孩子們提供合適的崗位,鍛煉孩子們的綜合能力,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