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星球
文|翟元元
6月下旬,抖音在2025抖音電影奇遇夜上宣布,將于暑期檔陸續公布電影用戶評分。屆時,用戶可通過抖音平臺內電影相關視頻、熱點、搜索電影名或直接通過電影詳情頁對原片打分和評價,查看其當前評分水平、口碑評價情況等。
Tech星球獨家獲悉,抖音已上線電影評分功能。目前,抖音院線電影已公開披露包括《醬園弄》《侏羅紀世界:重生》在內的數部電影評分,其中,《醬園弄.懸案》《侏羅紀世界:重生》抖音評分分別為:6.2分、5.9分。
至此,抖音在電影領域已先后嘗試過投資出品、票務平臺、電影宣發、評分等多個行業上下游業務。
雖然電影行業發展現狀面臨挑戰,但一年票房收入也有500億元左右的規模,依然是巨頭不容錯過的重要戰場之一。
只是,問題在于,對于抖音來說,電影夢有這么容易實現嗎?
抖音上線電影評分
抖音電影評分上線速度比想象中要慢。
從官宣公布評分至今,目前用戶可以直接看到的電影評分并不多。抖音院線電影榜單中,可以選擇查看的電影類型有三種:全部、熱映、待映。熱映榜單下,正在影院上映的電影只有《醬園弄.懸案》《侏羅紀世界:重生》兩部有評分。
抖音電影評分帶有抖音天然的視頻特色。《醬園弄.懸案》電影頁面顯示,這部電影有4.4萬人評分,打分類型分為“全部、好評、中評、差評、視頻評論”五種。其中視頻評論,展示的文字評論底下,帶有“來源于視頻”的功能鏈接,點擊可以跳轉到某個相關視頻。即,用戶在觀看某個視頻底下的評論,可以直接同步為電影的視頻評論。
此外,抖音電影還對影評長短作出了特別標注,長篇大論的影評被標注為“長影評”,一般的短評則沒有特別標注。
某種程度上,抖音電影評分的出現,稀釋了豆瓣評分的含金量。因為,用戶基數更大的平臺評分,似乎離真實的觀眾評價也更近一點。《醬園弄.懸案》電影在豆瓣評分為5.7分,比抖音評分低,《侏羅紀世界:重生》豆瓣評分為6.1分,則比抖音評分高。
不過,跟豆瓣相比,抖音電影評分參與人數還存在一定差距。豆瓣打分人數更多,目前《醬園弄.懸案》電影在豆瓣上有13.5萬多人評分,同樣一部電影,抖音參與評分的人數為豆瓣三分之一。《侏羅紀世界:重生》在豆瓣上有8.5萬人評分,抖音參與評分的人數為2.2萬人。
抖音電影評分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明確的入口,但其在電影宣發領域擁有不容置疑的影響力,需要多長時間縮小與對方的差距,能否超越豆瓣,成為電影評分第一大平臺,尚未可知。
對于目前開分電影比較少的問題,抖音電影方面向Tech星球透露,抖音電影評分以“來自大眾”“來自觀眾”“有理有據”“一視同仁”為原則。抖音希望提供給用戶公正、客觀和有價值的用戶評分,在此之前會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用戶評分計算,計算后結果若滿足要求即會公布。
按照抖音方面的規劃,未來是希望評分覆蓋所有電影。抖音電影方面稱,抖音希望通過評分助力用戶發現好電影,也帶動更多觀眾參與到好電影的討論和傳播,讓真正有價值的“觀眾意見”成為電影口碑傳播的主力軍。當前抖音上有越來越多的觀眾用戶愿意在抖音留下評分評價,接下來抖音評分會逐漸覆蓋新熱、歷史電影。
4年投資51部院線電影
抖音在電影賽道布局已久。
抖音主動參投電影大概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那一年,抖音成立了一家跟電影業務相關的公司——抖音文化(廈門)有限公司。在此之前,抖音年初斥資6億買下了徐崢的電影《囧媽》,免費請全國人民看電影。
從出資金額以及動作來看,抖音對電影賽道的野心不可謂不大。
成立第一年,抖音文化便參投了4部電影,總票房近50億元。之后三年,抖音文化分別參投了16、13、18部電影。四年時間,抖音文化出品以及聯合出品電影累計達51部,總票房高達554.58億元,押中了包括《我和我的家鄉》《流浪地球2》《孤注一擲》《消失的她》《長津湖之水門橋》在內的多部爆款電影。
2023年,抖音文化甚至還投資出品了一部網絡電影《抬頭見喜》,該影片累計分賬票房1937.3萬。
不過,抖音參與這些電影的方式基本是聯合出品,每年出品電影比較少,最多的時候,2021年一年出品電影4部,投資額度排名上都不是很高,話語權比較小。
2022年,抖音在電影賽道繼續開疆擴土,收購了票務平臺“影托邦”。影托邦背后的主體公司為“天空之城(上海)實業有限公司”,平臺覆蓋全國8000+影院,支持在線選座,支持多種在線支付及兌換方式。
收購初期,影托邦與貓眼、淘票票等在線購票平臺在抖音App內的購票小程序中并列顯示,現在,影托邦已經變成了抖音電影票,目前該業務掛靠在抖音本地生活服務下。
電影票務業務的利潤還算可觀,貓眼娛樂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4全年總收入為40.82億元,凈利潤為1.82億元,期內經調整凈利潤為3.10億元。不過,抖音票務業務一直未能撼動行業頭部公司貓眼與淘票票,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中國在線票務行業市場規模、市場占比及市場競爭格局》顯示,在線票務市場份額由貓眼及淘票票占據,二者合計市場份額為95%,市場呈現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
也就是說,3年時間,手握短視頻充沛流量的抖音,沒能在票務業務上分得更多蛋糕。
在線票務業務難以大力出奇跡,投資出品電影業務也不是很順利。2024年起,抖音不再做電影投資出品業務。為電影而成立的抖音文化,今年發生了多次工商變更,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今年2月份發生變更,從1000萬縮減至200萬元。高管人員李飛退出,陳都燁為公司現任法定代表人。
此前,高調入局電影賽道,業內對抖音的預想是,成為貓眼、淘票票之外的“第三極”。但從結果來看,電影賽道對抖音并不友好。
發力電影宣發,成抖音最大籌碼?
投資電影鎩羽而歸,票務業務邊緣化,抖音也需要明確它的能力半徑。
抖音介入電影行業的最大優勢在宣發場景。
電影宣發的利潤空間也很大,一般占一部電影制作成本的10%-20%左右。以《流浪地球2》為例,電影制作成本10億左右,宣發1億+。有些頭部電影項目,宣發費占比可高達30%-50%。
抖音電影宣發的地位已經不言而喻。一位電影出品方公司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抖音日活、月活、用戶量規模已經是行業不可繞開的一環了。在他看來,2023年暑期檔,抖音電影宣發讓行業看到了它的重要性。
另一位電影宣發人員小劉同樣表示,抖音不僅是繞不開的一環,現在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平臺。一部電影做宣發,主要投放抖音、微博、視頻號,視頻號少一點,小紅書要看影片情況。電影宣發投流預算比例,抖音占到60%左右。
抖音投流預算不限,可根據片方預算來定。與抖音有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宣發費合作,50萬起;另一種是聯合發行,不需要支付宣發費,后面參與票房分賬。
電影宣發王明表示,抖音宣發跟預算有關,他們與抖音合作起始合作金額是50萬。抖音會根據與宣發公司合作深度來決定平臺介入深度。深度合作的項目會給出一些建議,流量扶持,或者像春節檔那種大檔期的影片會資源,抖音在這種大檔期也有自己的活動,還有抖音自己的綜藝,都可以聊,只簽起始金額的那種,一般不太參與。
一位電影出品方公司的員工稱,每個電影項目,抖音團隊都會提前看片,給到建議,會對如何做抖音熱點給出一些方案,包括是否溝通明星藝人配合,做哪些傳播點、抖音旗下哪些矩陣可以配合等等。
抖音在電影宣發方面話語權比較大,與抖音合作,片方可以選擇一部分宣發內容在抖音獨家或者全網,獨家內容在抖音可以得到更多資源。
隨著所有電影項目涌入抖音,這個賽道變得內卷非常嚴重。抖音宣發變得越來越貴,小劉表示,抖音原來10萬元的投流費,現在得50萬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和抖音合作,就是感覺越來越貴。
電影宣發預算在縮緊,效果開始打折扣。王明稱,因為通常宣發費用的多少是根據預估票房倒推出來的,現在市場不好,之前賣10億的電影,現在5億都賣不了,市場不行了,票房預期肯定要大打折扣,宣發費也隨之縮減。正常來說,宣發效果也會隨著宣發費縮減會打折,現在電影宣發的渠道費用還是挺貴的,尤其像抖音這種平臺現在也不給影視內容扶持了,現在同樣的預算想做到前幾年那種效果是不太行的。片方肯定希望花出去的每一筆錢都有效果,但現實情況不太可能。
電影宣發變得越來越難。王明表示,比較明顯的感觸有兩點:一是宣發失靈,感覺好像所有的宣發方式都不起效果了,觀眾好像對電影不關心了。二是輿情危機,現在明顯感覺到電影上映面臨的輿情壓力很大,電影的缺點會被無限放大,在網絡上發酵。但一個電影怎么可能沒缺點呢,吐槽類的影評在網絡比較受歡迎,罵電影和電影行業似乎成為了網絡上的政治正確。感覺現在網友一方面不關心電影,另一方面又熱衷于罵電影,挺分裂的。
抖音作為最大的電影宣發平臺,上線電影評分,或許可以為艱難的國產電影增加一個有效宣發場景,但對于抖音的電影夢來講,規模還是太小了。此外,電影評分也很難獲得大眾認可,因為每個平臺都有它的局限性。真正客觀的電影評分,有可能還會拉低電影的口碑和上座率,這與宣發場景可以說是左右互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