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坐月子花了6萬,婆婆找兒媳報銷,兒媳:憑什么!
俗話說:“一碗水端不平,遲早會灑了。”
親情的世界里,只要偏心,就難免生出委屈。
我叫沈怡,今年三十四歲,市政單位工作,性格不算強勢,但該有的底線我從不含糊。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爸媽都退休在家,日子過得清淡卻溫暖。
嫁給丈夫顧成斌,是因為他那時說:“我媽雖然嘴碎,但不會干涉太多。”
我信了。
結果婚后,婆婆顧愛華三天兩頭來“指導我如何做妻子”,柴米油鹽都插手。
我忍了,畢竟她年紀大了,丈夫也確實孝順。
但有些事,不是忍著就能過去的。
前陣子,小姑子顧婧生了孩子,全家像在迎接公主一樣,婆婆一把年紀都能天天往月子中心跑,還專門挑了市里最貴的那一家——一個月下來,賬單整整六萬多。
我心里打了個突:顧婧沒工作,她老公是外地人,收入一般,這錢他們拿得出來嗎?
果不其然,顧婧還在月子中心躺著,婆婆就扛著賬單來敲我家門。
“怡啊,這月子中心的錢……你們能不能先墊一下?”
我剛泡好的茶差點潑在手上:“媽,我們?yōu)槭裁匆獕|?”
婆婆一臉理所當然:“婧是你小姑子,又不是別人家的人。這六萬是咱家花的,你們不是家里最穩(wěn)定的嗎?”
我冷笑一聲:“媽,她坐月子你們沒提前說要我們出錢,現在賬都出來了才讓我們‘墊’,這不合適吧?”
婆婆急了:“你這孩子怎么不懂事?弟妹之間就該互相幫忙!”
我盯著她:“那她懷孕到生孩子,我們出過一分錢嗎?您每個月還讓我按時交生活費,說家里開銷大——開銷都在哪兒了?”
屋里沉默了一下。
顧成斌在旁邊一臉為難:“要不我們先出了,以后再看?”
我心里涼了半截。
我站起身:“你們說我們家最穩(wěn)定,那我娘家也需要支持。我這兩天正好要給爸媽換新家具,預算剛好也是六萬,看來這錢不能分給兩邊了。”
婆婆臉一下拉下來:“你這是拿錢賭氣?”
我笑了:“媽,如果錢能隨便被牽著鼻子走,那不是賭氣,是窩囊。”
她嘟囔著走了,臨走還甩下一句:“你這做嫂子的太不體貼了。”
幾天后,我真的買了新家具,順手又幫爸媽換了門鎖、浴缸,花了整整六萬一千。
我拍了照片發(fā)朋友圈,配文是:“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給父母一個舒適的家。”
婆婆沒再提墊錢的事,但后來逢年過節(jié)都變得冷淡許多。
顧婧也曾私下發(fā)來消息:“姐,我不是讓媽找你們報銷的,是她自己說你們應該出。”
我回:“你不用解釋,你也沒拒絕,是吧?”
她沒再回。
而我和丈夫,從那以后有了一次徹底的談話。
我說:“你不能事事都讓我忍。夫妻是并肩作戰(zhàn),不是我一個人背著你家人的期待。”
他沉默很久,最后說:“怡,我沒想過你這么委屈。以后,我先攔著。”
事后,我聽說顧婧家自己找人貸了一部分,剩下讓她公婆出了。
畢竟,賬單不該全由“別人家的媳婦”買單。
結尾我只想說:“做人不能太慣,慣出來的是理所當然,不是感恩。”
正所謂:“親不親,理要清;誰家坐月子,誰家掏腰包。”
別把別人家的好,當你家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