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后勤協議,怎么就成了戰爭的預演?美國拉著19國現身太平洋之時,這場軍演的性質就變了。
美日澳三國簽訂所謂后勤協議戰事要來臨的信號顯得無比有說服力,太平洋上空的火藥味,似乎比任何軍事演習都來得更加真實。
美澳世上最大軍演
而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在演習期間發現中國“間諜船只”對演習進行監測,那么中國艦船為何突然現身于此?
美國政治上對中國假意示好,但是軍事上卻在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海域有如此大動作,其背后究竟在計劃什么陰謀詭計?面對這種嚴陣以待的形勢,我國又該如何破解?
美日澳三國簽訂協議
軍演只是偽裝
媒體報道,美軍再次返回西太,兩輪軍演無縫銜接,時間長達一個月,“重返太平洋”以及“護身軍刀”兩場軍演,兵力達到1.2萬,總兵力直逼4萬。
空軍規模十分盛大,350架戰機隨時等待號令,包括大量美空軍王牌戰機F22以及F35,這次演習預算高達5.3億美金。
演習國家涵蓋19國,目的就是為了模擬中美沖突,這次軍演主要是為了聯系在沖突中訊號中斷,以及后勤補給不到位的情況該如何繼續作戰。
19國軍演
“護身軍刀”覆蓋6500公里海域,美華盛頓航母確認參加,英威爾士親王號也搭載24架F35戰機參演。美國國防部以及軍方已經將中國列為假想敵。
美日澳在美國號雙棲攻擊艦之上簽署了一個三邊協議,目的是為了加強三國的海上后勤以及互動,這是三國首次簽訂后勤協議。
其中包含了海上武裝以及自由作業,為了加快裝填速度,美軍還專門研發了MK垂發系統導彈,此外三國的補給油船也會在軍演期間提供艦船加油服務,如果不說這是軍演,都以為他們是要對哪個國家進行軍事突擊呢!
美軍艦艇
每條過去我們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聽起來像是個幕后角色,干的是加油、送飯、修船的雜活。但這份新協議徹底撕掉了后勤的虛假,真實意圖呼之欲出,怕不是要開戰了?
后勤的“保障隊”直接變成了“戰斗隊”,一旦日本軍艦在遠海打光了所有導彈,不必再狼狽地返回千里之外的母港。
覆蓋6500公里海域
美國的補給船就在附近,像個海上充電寶,幾小時內就能把它的垂直發射單元重新補給到位。這是“即打即補”,讓戰艦的獠牙永遠鋒利。
再來看美軍正把一些商用油輪改裝成“影子艦隊”,它們平時偽裝成普通貨輪,戰時則與日澳軍艦共享一個龐大的海上加油網絡。這意味著可以支撐起一場曠日持久的遠洋封鎖。
軍演規模史上最強
三國的維修數據、港口備件、甚至是戰傷救護流程,全部實時打通。一艘軍艦在哪受傷,需要什么零件。
最近的港口能不能修,傷員怎么轉運最快……這些信息不再是靠郵件和電話溝通,而是在一個共享大腦里瞬間完成計算。所以美國領銜的這次軍演還能被定義為普通軍演嗎?其背后的陰謀我們心知肚明!
央視報道
三國聯手,算盤打得比誰都精
美國人看得很清楚,單靠一個關島基地,想在廣闊的印太地區掌握主動權,風險太大,勝算太小。
把日本和澳大利亞的港口、船廠、技術工人都整合進自己的體系,等于在自家主基地之外,又建了無數個“前進營地”和“維修中心”。這讓軍事演習的威懾,真正具備了轉化為實戰部署的底氣。
關島美軍軍事基地
日本的算盤則更為隱蔽和巧妙,一直受“和平憲法”的束縛,軍隊只能“專守防衛”。但現在借著“幫盟友修船”和“聯合保障”的名義,它的軍事力量正悄無聲息壯大。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計劃向澳大利亞出口“最上”級護衛艦的升級版。船是日本造的,上面的關鍵武器卻是美國貨,未來的維修保養則由三國共同負責。
這一進一出,不僅盤活了本國的軍工產業,還順理成章地把自衛隊的活動半徑,從家門口推到了幾千公里外的南太平洋。
美軍中程導彈
至于澳大利亞,它正處在一種“軍事現代化”的焦慮中。無論是買核潛艇還是升級艦隊,最缺的就是配套的工業體系和技術積累。
現在直接接入美日這條成熟的生產線和維修鏈,能快速提升戰備水平,還可以更緊密地“融入”這個小圈子,鞏固其在南太平洋的“代理人”地位。
說白了,三家通過共享后勤,把戰備轉換時間砍掉了七成以上,形成了一種“隨時能打,而且能一直耗下去”的恐怖威懾。這樣做的目的我們很清楚,那就是直沖中國!
美軍軍演
這種強化后勤,在遠海的補給和維修能力,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艦隊在前沿海域的“賴著不走”的能力。過去,
現在,可以讓他們的艦隊像個永動機一樣,在敏感海域長時間保持存在。這種持續的軍事壓力,就像一把時刻懸在頭頂的劍,極大地壓縮了對手的戰略空間。
它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今天多了幾艘能修的船,而是明天一張看不見的“全域殺傷網”就可能成型。面對這種形勢,中國又該如何破局?
演戲范圍前所未有
中國如何應對
我國815電子偵查艦艇一路南下直達演習腹地,在澳洲北部海域,會緊跟這次美軍領銜的19國軍演。
這是中國軍艦第五次圍觀美軍和其盟友軍演,同時還有我國的052D桂林艦,澳洲媒體更是表示這兩艘軍艦會在未來幾周一直在該海域活動,知直到這次軍演在太平洋演戲完畢。
澳媒報道
我國面對這道正在收緊的“后勤鐵幕”,其實早有防備,這樣聲勢浩大的軍演,我國不得不防,一旦察覺有異動,我國隨即便會出動航母戰機一路南下前往支援。
單純地模仿和追趕,恐怕只會陷入對方預設的節奏,破局的關鍵,在于用技術和體系的創新,打一場非對稱的后勤戰。
解放軍的“智慧后勤”建設,其實已經相當完備。如果在作戰只是當前線彈藥告急,后方的無人倉庫可以自動分揀,再由“機器狼”和大型無人機直接送到陣地,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人干預,而且極難被干擾。
無人機和機器狼
當對手的“影子油輪”還在小心翼翼地穿越海峽時,我們遍布全球的民用船隊,只需加裝一個標準接口,就能隨時隨地為軍艦提供補給,一張“藏軍于民”的海上保障網悄然成形。
順豐京東的無人機配送網絡,平時搞運輸,戰時就能送血漿和零件,他們反應速度和覆蓋范圍,可能是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中央一個指令下去,龐大的民間物流體系,轉身就能變成高效的戰時投送力量!
物流行業無人機發達
結語
在這場游戲中,傳統意義上的“前線”和“后方”正在變得模糊。供應鏈的韌性、維修的速度、軍民融合的深度,這些過去被藏在幕后的因素,如今都成了擺在臺面上的核心戰力。
中國的后方補給以及說是全民皆兵的狀態,所有人都明白,戰爭是否會出現,不該是軍演還是實戰,或許在第一顆子彈射出之時就代表著戰爭已經打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