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扇開不出來的門,某知名汽修品牌馬當路店里至今還只能看到一地的水泥黃沙……
一個多月前,陶先生看中了位于馬當路徐家匯路路口的一個商場底樓的空間,并租下了其中的292平方米,打算開設汽修店。這處鋪面市口不錯,但唯一不足的是位于徐家匯路側目前是封閉的玻璃幕墻,如果要開店迎客,就需要新開出一扇門。
誰能想到:在開門這件事上,多個部門竟意見相左。商場相關方為此奔波了近一個月,開門這件事最終陷入了“死循環”。
商場新開一扇門,能有多難?
位于馬當路徐家匯路路口的這個商場名為“東方天地”,共有4層樓,上面還連有一幢居民樓。7月14日,記者來到東方天地了解情況,商場的主體面向東西向的徐家匯路。底樓是貫通區域,共有3個供出入的門,分別位于東西兩端以及正中間處。而目前,除了東面馬當路一頭入駐有一家裝修企業和銀行外,底樓絕大部分區域都處于空關狀態。
東方天地商場。
記者從西端掛有“東方天地”字樣的入口處進入底樓,可見里面是一副毛坯模樣,空蕩的空間里堆了不少建筑垃圾。往里再走一點,可見一堵防火板搭起來的內墻,對空間進行了分隔。內墻上留有供通行的口子,進入后才看到前方還有一堵防火板墻。兩面墻隔出一塊方形空間,這正是陶先生租下的292平方米區域。汽修店不僅要靠著徐家匯路進出方便,還要門頭寬一點以便于店招做得醒目些,陶先生衡量再三后才選中底樓偏中間這相對規整的一塊地方。租下地方后,他很快安排施工人員進場做裝修的準備,只是,擺在他面前的還有一個障礙需要解決:這塊區域近徐家匯路側是整塊的玻璃幕墻,如果要開店,需要拆除其中的部分玻璃,改為可供進出的出入口。
陶先生租下來的區域,是底樓用兩面墻隔出一塊方形空間。
對于二房東來說,在徐家匯路一側新開門也是剛需。二房東是上海一家企業,其工作人員劉先生介紹,東方天地是2005年投入使用的商場,20年來,商場經營形態發生了多輪變化,此前內部是經營美容美發產品的批發市場。大約在2年前,批發市場退租,此后大部分空間處于空關狀態。今年過年后,劉先生所在的企業整租下商場的底樓空關區域和二樓,重新開展招商。目前,二樓已經租出去了,底樓仍在努力招商中。他提供的一張平面圖顯示,底樓空關區域足足有2431平方米,面積很大。現有的2個出入口只允許將空間對半隔為兩塊1000多平方米的區域,“現在商家都精打細算,經營成本能壓則壓,1000多平方米的整塊空間怎么租得出去?”劉先生告訴記者,不新開出入口便無法對底樓區域進行分隔出租。
并且,在徐家匯路一側新開門條件上也完全具備。劉先生又提供了一份2005年的《編訂門弄號牌通知》,通知顯示,東方天地商場建設時,在徐家匯路上一共申請了從318號至350號的7塊門牌號,就是為了便于日后分隔,給入駐的商戶注冊提供方便。記者在現場看到,門牌號碼目前僅使用了338、322、318這3個,尚余4個未懸掛使用。因此,在將場地出租給途虎養車后,劉先生隨即著手申辦開門一事。
劉先生提供的2005年的《編訂門弄號牌通知》。
玻璃幕墻可以改成門嗎?在九江路128號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4樓的“黃浦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記者拿到了一份“裝修一件事操作小貼士”宣傳材料。其中列明,玻璃幕墻改變,屬涉及房屋立面改動,是需要申請施工許可證的“特殊類裝修工程”。6月20日,劉先生前往上述審查中心辦事,負責辦理施工許可的黃浦區建管委告知,房屋立面改動首先需要取得區規資局的規劃許可方能受理。但同在中心內辦公的規資局窗口卻否認,稱東方天地開門一事壓根不需要規劃審批,也不在規劃部門的審批范圍內。
圖上中間即為要新開門的玻璃幕墻處。
兩個部門意見相左,東方天地新開一扇門一事就此卡牢,剛剛張羅進了水泥黃沙的陶先生也只得暫停裝修……
企業辦事的“方便之門”不能不開
劉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細節:辦事未果后,他曾來到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內的“反映‘辦不成事’的窗口”,但也未有任何幫助。不知所措時,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的一名前臺工作人員提醒他可以試試撥打投訴電話,讓訴求在兩個部門流轉一下,或許有轉機。7月初,劉先生拿到了答復:“破墻開門屬于改變建筑物外立面并增加出入口,需經規劃審批”“如規劃不批,應提供相應依據”。從口吻來看,答復應該來自建管部門,“轉機”并未出現。
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內的“反映‘辦不成事’的窗口”。
劉先生很不解:究竟要不要審批,兩個部門互相通個氣就可以,為什么需要辦事的企業在中間“撮合”呢?
7月15日,記者以劉先生企業員工的身份,再次來到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向規劃部門索要“相應依據”。區規資局的窗口工作人員拿來了一份編號為“滬府辦〔2014〕90號”的文件,文件中列明了“上海市房屋立面改造工程規劃管理區域”,即只有文件中列出區域內的房屋立面改造才屬于規劃部門開展規劃管理的范疇。文件附件一共列出了中央商務區、一江一河兩岸、市級商業街兩側等9個區域,區規資局的工作人員耐心地一一對照解釋,東方天地商場均不屬于。既然不在規劃管理區域,外立面的改造就不需要經過規劃審批,直接向建管委申報建設項目即可。在溝通中,區規資局的工作人員特意強調,他們已經將這份文件給到了區建管委,記者可以自行去對接。
而且,就在此前等待答復的期間,劉先生還特意跑了一趟黃浦區檔案館,調閱到了東方天地的建設圖紙。圖紙顯示,在目前租下的位置其實原本是開有門的,或許是因為此前批發市場的通透結構并不需要過多的門,所以暫時封掉了。且開發商也確認,當時封掉未作規劃上的變更,如今再開門只是按照圖紙恢復原樣,何來規劃審批一說?
建設圖紙顯示,這家汽修店目前租下的位置原本是開有門的。
記者又取號,請來了區建管委的幫辦工作人員。區建管委的工作人員再次陳述了“要規劃先同意”的說辭。記者據理力爭,對方有所松口,詢問“為什么要開門”后,收走了開門處示意圖紙,囑咐先等一等。等待近一個小時后,區建管委的工作人員再次出現,稱仍需要“再研究一下”,讓記者過一兩天再問問進展。
在拿下東方天地的底樓時,大房東給予了劉先生半年的免租期。如今免租期即將到期,無法開出門順利租出去意味著劉先生將面臨損失,這令他很是著急。但截至7月18日發稿前,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區建管委窗口給出的答復依然是“在原有門處開門需有規劃部門的相關證明,在原無門處開門,必須要有規劃部門的批文”……
一扇實體的門因為政府部門內部的分歧而遲遲開不出,內在原因何在?在黃浦區政務服務中心的4樓,“黃浦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牌子下方,貼有了“服務企業的貼心小二、整合資源的功能平臺、提速增效的行業標桿”等字樣,希望這些字樣不僅僅是口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