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回穩支撐資本市場
編者按
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軌跡,而資本市場的表現成為宏觀經濟韌性的生動注腳。隨著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工格局日趨清晰,A股總市值已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上證指數站上3500點,一系列積極信號既印證了宏觀經濟回穩對市場的支撐,也彰顯了結構性機會中科技成長、新質生產力等主線的強勁動能。下半年,在新興科技的景氣延續與政策紅利的持續傳導中,市場能否乘勢而上,既考驗著對基本面的把握,更寄托著對高質量發展的期許。本期報道聚焦上半年資本市場“成績單”,解碼其與宏觀經濟的共振邏輯,并展望下半年的機遇與挑戰。
■張煒
7月18日,A股再創年內新高,上證指數站上3500點大關。相關市場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回顧上半年,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帶動了相關板塊持續走強。突破3500點對A股來說較為關鍵,將提振市場信心,有望使下半年行情“再上一層樓”。
利好政策推動市場回暖
“2024年‘9·24行情’以來,A股走勢變得穩健,指數上漲帶來賺錢效應,也提振了投資者信心。這是監管層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結果?!睆偷┐髮W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現金分紅政策的完善以及監管層多舉措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帶動了銀行等板塊持續走強,對指數的上漲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截至目前,銀行ETF今年以來的漲幅達20%左右。另外,生物醫藥板塊大漲,既受益于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行業政策,也與資本市場改革有較大關系。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吸引資本回流,加速布局生物科技企業。
王堯基指出,2025年7月7日開始實施的“量化新政”,對量化高頻交易等進行了嚴格監管,明顯提高了市場的公平性,對增強投資者信心及A股市場的整體回暖向上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回顧上半年,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效果顯著。公募基金改革引導長線資金入市,并購重組政策激活產業整合,科創板擴容強化硬科技支撐,共同推動市場生態優化。企業融資成本下降,股權融資占比提升,投資者信心回暖,外資增持A股超過4%。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葉小杰向中國經濟時報分析認為,公募基金改革直擊行業痛點,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建立基金公司收入報酬與投資者回報綁定機制,改變以往“旱澇保收”的局面,激勵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收益,增強投資者信心。同時,完善行業考核評價制度,強化長周期考核,提高了基金產品的穩定性,吸引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中國證監會發布“并購六條”,在簡化審核程序、創新交易工具、提升監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規定,激發了市場活力。上市公司能夠圍繞產業邏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與產業整合升級,拓寬融資與發展渠道,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潛在投資機會。
葉小杰還表示,科創板制度的完善同樣成果顯著?!翱苿摪灏藯l”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與適配性,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完善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豐富指數化投資產品。這不僅為科創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也活躍了市場交易,增強了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下半年有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展望下半年A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中國經濟時報預測稱,A股市場在突破3500點整數關口之后,市場信心得到極大的提振,下半年有望突破2024年10月8日創出的3700點左右的階段性高點,并具有進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間。
田利輝認為,下半年市場有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科技、消費板塊潛力大。他建議,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退市機制,平衡融資與保護。二是擴大開放,吸引主權基金。三是強化科創支持,打通“募投管退”。四是防范房地產風險外溢。“唯有制度創新與開放包容并重,方能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彼f。
“預計下半年資本市場整體將呈現震蕩上行態勢。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經濟基本面修復,企業盈利水平有望提升,為市場提供有力支撐,改革優化市場生態也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但市場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葉小杰指出,國內方面,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牢固,部分行業需求不足,可能影響企業盈利預期。國際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沖突加劇,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對我國出口企業及外資流入造成壓力;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如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引發全球資金流動變化,影響我國資本市場資金供求和匯率穩定。
在葉小杰看來,為應對這些挑戰,需持續深化改革,包括進一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發行、上市、信息披露等制度,提高市場效率和透明度;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跨部門監管機制,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落實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舉措,吸引外資流入,加強國際監管合作。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資本市場提供堅實經濟基礎。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從風險層面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壓制出口企業盈利;地緣沖突不確定性易引發市場避險情緒,美元政策波動可能導致國際資金流動異常。國內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消費、投資增長承壓可能拖累企業盈利,進而影響資本市場表現;房地產仍處于筑底階段,房企信用風險存在向資本市場傳導的可能性。面對當前復雜挑戰,需進一步深化改革,例如在上市公司監管層面,應構建嚴密的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對財務造假、違規減持等行為堅持零容忍;強化現金分紅監管,嚴格強制退市標準,加強機構與交易監管,并加快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以增強市場穩定性。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