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為什么敢正面硬剛美國總統?為什么在社交平臺公開怒懟特朗普后,依舊屹立不倒?更讓人震驚的是,特朗普不僅沒把馬斯克“辦掉”,反而在連續調查44天之后,悄悄收起了拳頭。
最終,白宮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他們小看了馬斯克。
這位從硅谷一路沖到五角大樓的億萬富翁,用一套又一套的“系統綁定”,讓全美從上到下都離不開他。這不是普通商人的膽大包天,而是一場精密布局后的“有恃無恐”。
2025年5月中旬,特朗普強行推動“大而美”法案,試圖通過加稅與削減補貼來壓縮財政赤字。在政策出臺前,馬斯克就已多次公開反對,但真正讓兩人徹底撕破臉的是那場社交平臺上的罵戰。
馬斯克在X平臺連發數十條貼文,指責法案扼殺創新,特朗普則回懟“吃得太多還嫌不夠”。5月末,這場爭執升級為全面對抗。
6月5日,特朗普正式放話要“斷掉”SpaceX的政府合同。他命令白宮啟動全面審查,要求國防部、NASA、能源部等機構上交所有與SpaceX相關的合同數據。
白宮總務管理局GSA發布“評分卡”通知,要求逐項打分,評估是否存在浪費,是否可被替代。特朗普信心滿滿,認為只要掌握住合同,就能掐住馬斯克的命脈。
6月9日,白宮正式發函,要求五角大樓全面提交SpaceX合作清單。這項審查涵蓋合同金額、執行效率、是否必要、是否冗余等多個維度。
不僅五角大樓,連NASA和國家偵察局也被納入清查范圍。44天內,政府內部機構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內部問責,矛頭直指SpaceX。
可調查越深,特朗普越驚訝。SpaceX的合同并非普通的采購協議,而是與美國國家安全、軍事通信、航天戰略深度綁定的核心協議。
審查人員發現,SpaceX負責發射80%的軍用衛星,承擔全部載人航天任務,還掌控了美軍65%的戰術數據傳輸。
更重要的是,龍飛船是美國目前唯一具備往返空間站能力的載人航天器。如果SpaceX罷工,NASA幾乎沒有替代方案。
五角大樓的報告更是充滿危機感。在俄烏沖突前線,美軍依賴SpaceX的星盾系統部署作戰指令,無人機控制、實時定位、前線通信全部依賴星鏈傳輸。
分析報告指出,一旦與SpaceX切割,美軍戰場指揮效率將下降70%以上。這不是合同問題,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問題。
NASA的結論更為直接,如果“龍”飛船退役,美國宇航員將被困在空間站,所有未來載人計劃將陷入停擺。波音的“星際客機”項目多次失敗,根本無法頂替。而SpaceX的火箭回收成本僅為傳統方案的三分之一,2023年就為國防預算節省了120億美元。
調查進行到第25天時,白宮顧問團隊私下向特朗普通報:90%以上的合同無法取消。GSA報告中寫道,當前SpaceX的合作屬于“高度依賴型”,短期內無任何替代方案可行。特朗普被迫承認,自己低估了這位昔日盟友的分量。
馬斯克當然清楚特朗普的意圖。他并未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7月初,他在X平臺宣布成立“美國黨”,注冊地正是SpaceX總部。
他還公開表示,2026年將主攻國會席位,組建新政治聯盟,力圖用政治手段影響立法方向。此舉直接踏入特朗普最敏感的地盤,也標志著這場科技與政治的博弈全面升級。
與此同時,馬斯克不斷利用X平臺發動輿論攻勢。他連發35條貼文,翻出愛潑斯坦案舊賬,質疑特朗普是否在名單之列。雖然相關貼文很快被刪除,但截圖已廣泛傳播,成為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的輿論壓力。
SpaceX的合同設計也不是毫無準備。馬斯克早已在協議中設置了多重防火墻。每份合作都設有嚴格的終止條款和巨額賠償機制,取消任何一項合作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不僅賠錢,更可能導致太空任務中斷、衛星發射推遲、美軍通信中斷等嚴重后果。
除了太空項目,馬斯克還通過特斯拉控制了美國的交通數據基礎設施。全美72%的高速公路充電樁由特斯拉建設,覆蓋90%人口密集區。這些充電樁不僅是能源基礎設施,更是數據采集終端,記錄著美國人的出行軌跡。政府若想切斷特斯拉的補貼,也必須考慮全國交通網絡的穩定性。
而在輿論平臺方面,馬斯克更擁有無法撼動的優勢。X平臺作為2024年最大政治傳播平臺,承載了83%以上的政策話題流量。特朗普曾靠推特治國,如今卻必須看馬斯克的臉色。只需平臺算法稍作調整,某條新聞就可能在熱搜上消失或爆紅。
面對一連串“國家級依賴”,特朗普再想動手,就不得不三思而行。白宮新聞發言人被問及審查進展時,只能模糊回應“程序性評估尚在進行”。而NASA則在內部郵件中通知各項目組,所有與SpaceX相關任務“繼續執行,計劃不變”。
至此,特朗普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他想敲打馬斯克,結果卻發現馬斯克早已布局多年,將自己牢牢嵌入國家機器的各個節點。他想收拾馬斯克,卻動不了合同;想切斷資金,卻發現軍方和NASA都在用;想打擊選票,卻被X平臺反咬一口。
這場對抗的背后,是美國制度的真實寫照。總統擁有權力,但科技資本擁有系統。特朗普可以發號施令,但執行者要看實際承受能力。馬斯克不是政治人物,卻構建了一個橫跨軍工、通信、能源、輿論的商業帝國。這座帝國的每一根支柱,都是美國國家運轉不可缺少的部分。
特朗普輸了,但他輸得并不徹底。他還在試圖尋找替代方案,已與幾家初創航天公司洽談,希望準備一套“備胎系統”。NASA也在嘗試多元化供應商,引入塞拉太空等新興企業參與空間站物資運輸。然而這些計劃至少需要兩年準備期,遠水解不了近渴。
馬斯克贏了,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高枕無憂。他的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新一輪對抗的開始。他必須持續維系企業的技術領先,不斷鞏固商業與國家之間的綁定關系,還要在政治上步步為營,避免被制度反噬。
這場持續數月的調查風波,暴露了美國政治與資本的微妙關系。馬斯克的強大,不是因為他個人多么不可一世,而是他用自己的企業,接管了美國最核心的功能模塊。從火箭到星鏈,從輿論到能源,他織出了一張巨大的系統網,將自己牢牢綁在國家神經中樞上。
特朗普終于明白,這不是一個商人,而是一臺系統。他查了一個多月,最后只得承認,自己真的小看了馬斯克。怪不得馬斯克敢在臺面上叫板總統,怪不得他毫不退讓地成立政黨,怪不得他能不懼審查地反擊輿論。因為他知道,這個國家離不開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