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特朗普,就要被趕下臺?
最近日本首相石破茂遇到了麻煩事,在剛剛結束的參議院選舉中,他領導的執政聯盟遭遇慘敗,以3席之差失去了參議院的多數黨地位。這個“罪過”可太大了,因為在去年10月更重要的眾議院選舉中,石破茂陣營也失去了多數席位。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該黨還是頭一回在國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席位。如果算上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自民黨已經遭遇“三連敗”。這口大鍋,毫無疑問會被扣在石破茂頭上。
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已經率先發出逼宮信號,表示絕不允許石破茂連任。黨內資深議員指出,“首相為選戰失利負責、選擇辭職,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更是躍躍欲試,聲稱“已下定決心,要重塑自民黨的骨干力量”。言外之意,就是要取石破茂而代之。
那么石破茂自己的態度呢?出人意料的是,他拒絕接受下臺的命運。石破茂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鄭重地”接受“殘酷的結果”,但他仍打算繼續擔任首相。石破茂還告訴記者,日本正在與美國進行極度關鍵的關稅談判。“我們絕不能毀掉談判。我們理所當然要全心全意爭取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協議。”
不得不說,在流行“躺平文化”的日本政壇,石破茂還算是比較有擔當的。最近幾年,由于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等原因,日本民生十分凋敝,各級官員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5月,日本發生米價上漲危機,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竟公開表示,自己從不需要買米,因為支持者送了很多給他,“多到可以出售”。當時很多人認為,江藤拓發表離譜言論很可能是故意為之,目的就是想讓首相將他解職,好逃離這個爛攤子。
包括石破茂本人,其實一開始也不愿接這個燙手山芋。選舉唱票時,他公然在會場睡覺,顯得對首相之位毫不在意。而前首相岸田文雄在聽到石破茂當選之后,更是露出一臉壞笑,令人浮想聯翩。好像石破茂得到的不是最高權力,而是一枚定時炸彈。
后來事情的發展也的確如此,日本首相這個位置并不好坐,石破茂上位才半年多,就連續遭遇多場敗選。如今更是要被趕下臺,淪為自民黨的“背鍋俠”。
但是憑心而論,這并不是石破茂的錯。當前,日本最大的矛盾是物價上漲,工資卻不漲反跌。數據顯示,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6個月上漲超過4%,但實際工資卻連續5個月下跌,跌幅創下過去兩年來的新高。
這背后的原因可以說多種多樣,比如極端天氣影響糧食產量,油價波動影響工業成本,長期負利率導致外匯流出、日元貶值等等。但這些都是中長期因素,短期內造成日本經濟危機的最大推手,主要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據日本官方統計,受特朗普威脅征收25%的汽車關稅影響,日本6月對美汽車出口額同比下降26.7%,已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由于擔心8月1日之后關稅落地,日本企業不敢擴大投資,也不愿增加工資,而是更傾向于保留現金。與此同時,日本政府的17萬億日元刺激計劃,還有接近零利率和自買國債的超級量化寬松政策卻仍在繼續。這就導致日本政府放出來的水,并沒有流向投資和就業,而是推高了物價。
對于這一問題,日本政壇的主流觀點非常奇怪。他們認為是石破茂沒有和特朗普處好關系,所以才導致關稅摩擦遲遲得不到解決。因此很多人希望前首相岸田文雄能夠重新上位,理由是岸田擅長對美外交,他在任時的日美關系十分融洽。但這種看法顯然是天真的,岸田時期的日美關系之所以融洽,是因為當時的總統是拜登。拜登為了團結盟友,圍堵中國,自然要給日本一點甜頭。但現在的總統換成了特朗普,特朗普的一貫想法是“柿子要撿軟的捏”,我欺負不了中國,難道還欺負不了日本嗎?特別是在特朗普籌備訪華,打算與中國談合作的背景下,日本居然指望通過換一個首相,就讓美國吐出嘴里的肥肉,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
從這個角度看,雖然現在岸田文雄的呼聲很高,高市早苗、林芳正等政客的人氣也不差。但我估計,他們誰也不敢真的去接這個雷,畢竟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和翻臉無情是出了名。最后擔起“背鍋俠”重任的,恐怕還得是石破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