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成本套現48萬,還不用還,這聽起來是不是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你要是碰到這種機會,千萬別被誘人的數字迷了眼!因為背后極有可能藏著個大坑!
最近,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灰色產業鏈,很多人被花言巧語騙上了“職業背債人”的不歸路。
這些所謂的“穩賺不賠”機會,實則就是個陷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讓大家擦亮眼睛,別讓那些“天上掉餡餅”的故事把你騙得團團轉!
0成本套現48萬,還不用還?
一份金額高達48.2萬元的法院判決書,擺在了53歲的無業人員黃某禮面前。
一個連社保都沒有、日常靠打零工度日的中年男人,是怎樣讓三家正規銀行,心甘情愿地為他批下四筆總額近半百萬的貸款的?
當一個想占便宜的“借款人”,遇上一群靠信息差吃飯的“中介”,再碰上一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銀行經理”,一個看似牢不可破的金融系統,就這樣被輕易地蛀空了。
故事的開始,是一個電話。
一個自稱姓黃的中介,向賦閑在家的黃某禮拋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方案:可以幫他“包裝”身份,從銀行貸出80萬,他只需要象征性地還款一年,剩下的就不用管了。
黃某禮不是沒懷疑過,他為此足足琢磨了半個月。
最終,不勞而獲的念頭壓倒了一切。
他后來對記者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當時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不還,做老賴”。
這句話,為整個騙局的成立,提供了最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個從主觀上就愿意違約的“客戶”。
很快,黃某禮見到了真正的操盤手,貸款經辦人陳某。
雙方開門見山,談妥了25%的提成,黃某禮的目標是貸款批下來后,自己能拿到手30萬現金。
他爽快地交出了身份證和銀行卡。
陳某拿到手后查了他的征信,結果讓他很滿意——“白戶”。
“白戶”在金融圈里是個特殊的存在。
它不代表信用好,只代表一片空白,沒有任何貸款和信用卡記錄。
這種人在銀行看來風險未知,但在包裝貸中介眼里,卻是最理想的原材料。
因為它干凈,沒有污點,就像一張白紙,可以隨心所欲地畫上銀行想看到的任何圖案:穩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優質的資產。
黃某禮的心態,從他的一句話里就能看透:“我不在乎背多少債,我只在乎能拿到多少錢。”
他以為自己抓住了時代的紅利,找到了一個薅銀行羊毛的捷徑,卻沒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和信用,從一開始就被明碼標價,成了別人餐桌上的一道菜。
他主動獻出的“白戶”資格,是整個騙局得以啟動的入場券。
有了這張入場券,一群專業的“廚師”開始圍繞他,烹制一道道為銀行風控量身定做的“大餐”。
這是一個分工明確、利益共享的鏈條,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目標只有一個:把銀行的錢,合法地裝進自己口袋。
一場分贓的流水線作業
第一筆貸款,瞄準的是農業銀行,金額34萬元,名目是房貸。
這里的關鍵角色,是一位叫游某的炒房客。
他拿出一套市場價約20萬的二手房,通過做高評估、偽造交易合同的方式,以42.5萬元的價格“賣”給黃某禮。
差價就此產生。
這在圈內被稱為“高評高貸”,是利用房產交易套取銀行資金的經典手法。
與此同時,另一位中介范某,為黃某禮偽造了全套的身份材料,包括在某建設公司擔任要職的工作證明和足以支撐房貸的高額收入證明。
材料遞交到農業銀行,審批過程出奇地順利。
這34萬貸款到賬后,刨除房屋真實成本和各方費用,炒房客游某輕松套現約15萬元。
第一筆成功后,鏈條迅速運轉。
第二筆,是農商銀行的3.5萬元裝修貸。
為了應付銀行可能的核查,經辦人陳某親自到黃某禮“名下”的房子里,簡單布置了一個假的裝修現場,堆上些涂料桶和工具,拍照存檔。
同時,他又偽造了黃某禮農行賬戶里連續6個月、每月5000多元的工資流水。
材料再次通過。
第三筆,中介們又把目光投回了農業銀行,這次是6萬元的裝修貸。
此時黃某禮的征信上已經能查到農商行的貸款,并且因為他根本沒打算還,已經出現了逾期。
這在正常人看來是死局,但對陳某來說只是多一道工序。
他直接偽造了一份農商行貸款的“結清證明”,一個有逾期記錄的人,瞬間又被“洗白”了。
第四筆貸款的操作堪稱魔幻,目標是郵儲銀行4.7萬元的“毛竹貸”。
這種貸款本是扶持農民的。
中介榮某通過村委會,給黃某禮開了一份農戶證明,讓他從“公司高管”無縫切換成“竹農”。
最離譜的是資產核驗環節。
至此,一個由炒房客、各類中介組成的利益團體,以黃某禮為“通道”,精準地完成了四次資金騰挪。
貸款的絕大部分,都被他們按比例瓜分。
比如那筆3.5萬的裝修貸,陳某一人就提走了2.37萬。
黃某禮拿到的,永遠只是別人分剩下的零頭。
一套漏洞百出的材料,一個身份反復橫跳的申請人,為什么能接二連三地攻破銀行的防線?
是騙子手段太高明,還是銀行的風控系統形同虛設?
現實情況可能更接近后者。
對一些客戶經理來說,完成放貸指標是硬任務。
一筆由“可靠”中介送來、材料齊全的單子,哪怕看起來有點別扭,也比自己去市場上大海撈針找一個優質客戶要輕松得多。
最終,黃某禮拿到了他應得的結局:48.2萬元的債務和“老賴”的身份。
他以為自己是游戲的贏家,卻成了唯一一個被推到臺前,承擔所有后果的祭品。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簡單的老話,真的是道出了生活中最深刻的道理。
信用,就像是一張無形的通行證,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得到多少機會。
可一旦因為一時的貪婪把這張通行證弄臟,失去了它的效力,人生的路也許就真的走到盡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