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小米最近熱度最高、技術力最強的產品。
非小米YU7莫屬。
極具運動感的外觀、誠意給足的各種全系標配、人車家生態加持,再搭配25萬的起售價。
要不是看交付時間太長,我高低得沖一臺給機友們抽了。(bushi)
啊當然,玩歸玩,鬧歸鬧。
機哥知道,有很多機友,都有沖小米YU7首發的實力。
只是每每心動想掏錢下單時,看到App顯示的「交付時間」后,又瞬間進入賢者模式。
標準版和Pro版,動不動就得等50-60周。
哪怕是價格最高的小米YU7 Max,在排產提速的情況下,依舊要等40-43周。
這時候就很尷尬。
一方面。
其他新勢力友商的SUV,也是一頓嘎嘎出,產品力和價格都很不錯。
另一方面。
繼小米YU7發布后,最近小米的第三臺車,又迎來“非官方爆料”。
跟去年爆料差不多,小米第三臺汽車——大型增程式SUV要來了。
小米增程式SUV,來了
從博主@整車異響咣當咣當的爆料來看。
這波小米增程式SUV諜照,角度可以說是相當板正。
若不是被硬生生套了個“麻袋”,都能當“汽車證件照”來用了。
然后小米增程式SUV的側面姿態,機友們可以感受一下。
整體設計,跟小米SU7和YU7都不太一樣。
它摒棄掉SU7、YU7類似的運動流線設計,轉而采用類似方盒子的造型。
垂直的車頭和車尾、修長的屁股,這種方方正正的范兒。
讓機哥不禁聯想到路虎攬勝。
又或者是理想L9。
總的來說,小米這偽裝車,雖然看不到太多細節。
但結合它的大塊頭外觀、三排六座、以及「增程形態出擊」的打法來看。
明擺著就是沖著有長途出行需求的、家里有四五口人的家庭去的。
該博主也順便拿問界M8,跟小米增程式SUV,做了粗略對比。
已知問界M8長5190mm,高1790mm。
肉眼看上去,小米增程式SUV比問界M8長一點點,又矮一點點。
甚至說,跟底下的SU7偽裝車相比,車身其實也高不了多少。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
雖然在定位上,這車子是大空間、家用和長途出行。
但按照小米汽車的一貫傳統,還是會給它保留了一點“紐北賽道風味”?
什么狂暴模式、自定義駕駛模式全安排上。
那就很特么有意思了。
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去年年底。
其實就有一批,被認為是小米增程式SUV的偽裝車,在路上被拍到過。
整體的外觀風格,跟最近這波新車諜照,基本對應得上。
側面看過去,妥妥的三排六座或者七座。
夫妻拉兩家人出門旅游都不成問題。
從正面諜照能也看到,小米增程式SUV配備了激光雷達。
預計能吃上,小米YU7同款端到端輔助駕駛。
然后就...
沒了。
考慮到曝光時間還早,像是動力續航、充電平臺、性能參數等配置,目前都沒有很準確的爆料。
少數還算有驚喜的地方,可能就是增程新車后面,還有一臺疑似溜背兩廂車。
以及底部那兩臺SU7和YU7偽裝車。
考慮到現款早就發布,這倆偽裝車很有可能是小改款或煥新版。
總的來說,如果機友們覺得小米YU7空間不夠大,或者仍對純電車保留著續航焦慮。
現在完全可以再深蹲一波了,這車很有可能在2026年發布。
有機友可能會說:
“我尋思小米YU7才剛發布,小米造車再快,也不至于真的三年三臺車吧?”
咋說呢,新能源汽車跟油車的迭代速度,早就不能相提并論了。
油車時代,一臺車的經典款,可能三五年才迭代一次。
但現在大伙都能看到的,有的車型能一年三代同堂。
還有的車型小改一下配置,又能當個煥新版來賣。
按這樣的造車速度,小米三年三臺車,算是正常節奏了。
畢竟早在2023年,小米就在招聘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
隨后又有一張小米員工招聘簡歷的截圖,在網上流傳。
顯示該員工負責小米汽車首個混動車型,對標銷量靠前的車型,也是公司后續銷量擔當,對成本性能要求非常高。
另外在技術專利上。
小米在24年底也公布了一項發動機專利,通過各種設計和技術上的改進,減小發動機體積大小,以及車輛安裝空間。
可謂是把前期準備都做足了。
至于為啥我怎么篤定,這車會在2026年發布。
只能說,有內鬼。
頭部汽車供應商博世,在去年9月曾發布過技術路線圖。
一個不小心,順便透露了小米在后續兩年的新車規劃...
比如在2025年,小米會發布小米SU7 Ultra和一臺純電SUV。
現在看來,命中率100%。
該線路圖還顯示。
2026年,小米將推出首臺采用增程式動力的SUV。
然后咱們再結合,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爆料。
是不是又閉環上了?
當然啦,聊到這里肯定有機友很好奇。
為啥同樣是混動車型。
小米選擇的是增程式路線,而非類似于比亞迪DM-i技術的插電式混動路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增程式車型確實更好賣,增程技術結構也沒那么復雜。
咱們直接看數據啊。
根據車百在線發布的2025年5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終端銷量月報」,能看到增程式車型是越賣越好了。
2025年5月,純電動車型銷量57.9萬輛,同比增長19.6%;插混車型銷量27.3萬輛,同比增長21.2%; 增程式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8.8%至11.4萬輛。 市場份額方面,純電和插混市場份額同比有所下降,增程式市場份額同比增加約2個百分點。
再具體到,各家國產增程式車型的銷量表現。
機友們同樣能看出,消費者們對增程式SUV的青睞程度有多高。
2025年5月5日-5月11日的新勢力品牌銷量榜單中。
排名前三的品牌,都主打增程式路線。
所以說,不要看部分網友和車企,平日里各種吐槽增程式技術。
什么增程式油不油,電不電的。
什么增程式混動,就是行業內公認的落后的技術。
真到了要自掏腰包的時候,車主們還是老老實實買增程車型。
新勢力車企們,推出增程式車型,也已經是個大趨勢。
畢竟,在消費者眼里,技術和參數都沒那么重要。
但對于純電車續航的恐懼和焦慮,卻是在每日的出行中驅之不散。
插電式混動也好,增程式技術也罷,都是現階段有效緩解新能源汽車續航焦慮的好方案。
再把目光放回小米汽車上。
小米SU7和YU7,固然都是在各自領域,非常成功的車型。
但回到新能源主戰場上,最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還是一臺空間夠大、續航夠長、彩電沙發冰箱俱全的家用增程SUV。
擁有了夢幻開局后。
小米也該在第三臺車上,徹徹底底把銷量和規模走起來了。
不過客觀來說,增程式SUV這賽道,不能說是人才輩出,簡直是眾神云集。
問界、理想、領克、騰勢...都有熱門當家車型。
而且在產能上,小米汽車也算是遇到了小瓶頸,小米YU7的交付周期,都拉到50-60周了。
那更加熱門的增程式SUV,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