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按計劃啟動,這一標志性的動作,將奠定中國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能源格局。工程投入運營后,專家測算產生的電力等同于三座三峽電站,有望為3億人提供穩定用電。這種體量的水電工程,稱得上是中國能源能力升級的重要節點。
過去,外界對這個項目關注不少。西方媒體和印度政府在聽到消息時,討論聲一度高漲。
但這回項目正式開工,媒體反應出奇安靜,連印方也幾乎沒有強烈表態。一些觀察者認為,并非莫迪沒有看法,實際情況是印度無力改變現實,只能接受既定發展趨勢。
選擇在這個時間公開開工儀式,也耐人尋味。近期印度外長蘇杰生剛結束訪華,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外長會議。
這場訪問是自2020年邊境關系惡化后印中之間的首次高層互動。印方此舉釋放信號,希望借助多邊外交修復與中國及周邊國家的關系。
顯然,對于雅魯藏布江下游工程的推進,莫迪政府心知肚明現在不是激化摩擦的好時機。從現實來看,他需要務實考慮幾個方面。
在地緣格局劇變的當下,印度正面臨美西方的冷淡。前幾年,印度曾因被視作亞洲平衡力量而受西方拉攏,但隨著經濟表現回落、合作摩擦頻發,西方信任明顯動搖。如今特朗普政府與印度在關稅、投資等問題上分歧加大,進一步暴露出西方對印度扶植的有限度。
軍事方面,經歷5月印巴武裝沖突,印度高層對自身軍力缺口有了更客觀認識。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為鄰,讓印度在區域安全上的決策空間變小,輕率的對抗只會引發一連串不可控風險。
資源短板亦讓莫迪有所顧忌。當前稀土供應鏈成為印度產業升級的卡脖子難題。過去幾個月,諸多印度企業要求當局與中國協調,爭取降低中國稀土出口壁壘,根本原因在于印方雖擁有資源但缺乏先進提煉工藝,這使對華談判需求空前突出。
這些因素交織下,印方即便對雅魯藏布江工程有所異議,也不會高調反對。美西方注意到中印在該議題下保持低調,沒有合成輿論熱點;對于他們來說,這是對亞洲地緣博弈力道變化的直觀投射,也間接體現出西方挑動中印對立策略收效甚微。面對中國在區域事務中的主導地位,西方只能選擇暫時沉默。
未來一段時間,中印圍繞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還會有博弈,但趨勢已明朗。工程建設將繼續推動中國周邊影響力增強,區域格局將進一步分化細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