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一夜生變,令中美兩國都感到措手不及。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僅收獲了可憐的46個改選席位,加上非改選的75席,勉強拼湊出122席,首次跌破了125席的過半門檻。
這一結果不僅是對石破茂執政表現的沉重打擊,更是日本政治格局徹底改寫的信號。更令人震撼的是,這一歷史性的失敗,直接引發了黨內高層的反撲,曾經權傾一時的麻生太郎高調喊話逼宮,安倍派也悄然集結,整個日本政壇,仿佛被推向了風暴之眼。
這一切,遠遠超出了中美的預判。在選舉前,中美兩國都在密切關注日本政局的動向。中國出于對地區穩定的考量,美國則更關心日方在關稅談判和軍事戰略上的配合。
誰也沒料到,這場選舉的結果,竟讓日本進入了“雙少數執政”的前所未有局面,自1955年自民黨建黨以來,還是頭一遭。
這場政治風暴的中心人物——石破茂,曾被認為是能帶領日本走出“安倍后時代”的新希望。他上任時信誓旦旦,提出“千萬億GDP計劃”與“新日本戰略”,試圖通過經濟刺激拉動復蘇,贏得民意。
然而,現實像一記響亮的耳光,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內,這些宏偉藍圖幾乎全部淪為空談,變成一頁頁精美的PPT。日本民眾用選票表達了憤怒,內閣支持率暴跌至20.8%,不支持率飆升至55%,石破茂的政治信譽,在選民心中徹底破產。
更令人揪心的,是日本民眾眼中的“民生地獄”。物價飛漲、工資停滯、生活成本失控,尤其是在食品和能源領域,價格一漲再漲,許多家庭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石破茂政府不僅未能有效響應,反而在2024年10月匆忙解散眾議院,試圖用重新選舉轉移矛盾,結果卻慘失56席,為參議院的崩盤埋下禍根。
石破茂的困局,并不只是民意層面的滑鐵盧,更是黨內派系斗爭的集中爆發。自民黨內部長期以來形成了多個大大小小的派別,麻生派、岸田派、安倍派各自為政,貌合神離。
尤其是麻生太郎這位黨內實權派元老,在選舉失敗后第一時間召集自己派系的議員,公開表示“不認可石破茂繼續執政”,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言一出,自民黨內掀起了逼宮大戲。干事長森山裕也暗示“換相并非不可能”,黨內的風向瞬間逆轉。原本就因選舉失利而岌岌可危的石破茂,頓時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他極力反擊,打出了所謂的“美國牌”,聲稱“美日關稅談判正處于緊要關頭,若此時更換領導人,將導致日本在談判中失去主動”。這一番話看似理性,實則是把自己和國家命運捆綁,試圖用外部壓力來挽救內政失敗。
但石破茂忽略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美國根本不在意談判對象是誰。白宮加征關稅的本質,是迫使日本開放農業市場、提高軍費負擔,無論坐在談判桌對面的是誰,美國的目標都不會改變。
更何況,特朗普政府早已表態,如日方不妥協,將狠狠砸下25%的汽車關稅。這對日本這個以汽車產業為支柱的國家來說,堪稱致命一擊。
事實上,石破茂正是敗在對美戰略的全面失敗上。他曾兩度與美方談判,卻毫無成果。不僅未能爭取到任何關稅豁免,還讓日本車企面臨千億日元的潛在損失。
產業界對政府軟弱的憤怒情緒高漲,自民黨高層也對其失去了信心。可以說,這場選舉的失敗,不僅是民生經濟的問題,更是國家戰略層面的一次集體審判。
與此同時,那些在陰影中蟄伏的力量,也開始蠢蠢欲動。安倍派開始活躍,雖然安倍晉三已不在人世,但他的政治遺產仍然深植自民黨內部。
麻生派、高市早苗等極右翼勢力趁機抬頭,甚至傳出極端主張:如果石破茂不下臺,他們將聯合在野黨,發起內閣不信任案。高市早苗更是公開提出“走極右翼路線”,這不僅讓日本政壇再起波瀾,也引起了中國等周邊國家的高度警惕。
令人憂心的是,在此次選舉中,一支原本邊緣化的政治勢力——“日本第一黨”,竟異軍突起,拿下了近15個席位,成為參議院第四大黨。
該黨黨首神谷宗幣公然宣稱自己受到特朗普啟發,主張“日本優先”,反對移民和外國資本,甚至提出要全面清查外來投資。這種民粹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結合的政治路線,在經濟下行、民眾焦慮的大背景下,居然大受歡迎,暴露出日本社會深層的極端化傾向。
這才是真正值得中國警惕的信號。日本當前的社會氛圍,正在被一股強烈的“懷舊情緒”和“國家主義”所占據。
許多政客借助民眾對現實不滿的情緒,引導輿論走向激進,甚至不惜重新鼓吹“擴軍備戰”、“對外強硬”的舊夢。這背后隱藏的,是日本在經濟和國際地位雙重縮水下的焦慮和不甘。而這種情緒,一旦被極右翼掌控,極易走向歷史的老路,對整個東亞地區都是一種潛在威脅。
石破茂并不是一個無能之人,他只是被卷入了一場無法調和的制度困局。在日本當前的制度設計下,首相不僅要面對民意的高壓,還要應付黨內派系的明爭暗斗,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替罪羊”。
自岸田文雄辭職后,自民黨已數次上演“換人保黨”的老戲碼,但每一次換人,民眾熱情稍作回溫后便迅速冷卻,裸泳的自民黨始終難逃被揭穿的命運。
更殘酷的是,石破茂即便想靠拉攏小黨組建臨時聯盟,也注定難以長久。權力的碎片化將導致政策執行力大幅下降,而在野黨早已摩拳擦掌,準備發起不信任案。
唯一能勉強維持局面的辦法,就是寄希望于在野黨不敢在關稅問題上“接盤”,從而令石破茂多喘一口氣。但這種“賭人不敢”的策略,終究無法長久。
從整個事件來看,日本政壇已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經濟困境引發政治不穩,政治動蕩又反過來加劇經濟焦慮。在這個循環中,任何一位首相都無法獨善其身,哪怕是麻生派最終掌權,也難逃被選民“清算”的宿命。
對中國來說,應當高度關注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與對外政策的變化。一旦極右翼思潮主導日本政壇,其對臺海、對東海的態度勢必趨向強硬,這將直接影響地區安全格局。
同時,中國也應從此次日本選舉中看到西方制度設計的先天缺陷:在經濟壓力下,民意極易被操控,導致政治極端化,制度缺乏穩定性與長遠規劃能力。
總之,石破茂的倒臺只是時間問題,但比他下臺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個保守主義回潮、極右翼崛起的日本。未來的日本政壇可能將更加混亂,更加激進,也更加難以預測。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信息來源:
石破茂為敗選致歉重申留任
2025-07-21 13:25·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