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公開呼吁,將前總統奧巴馬送上法庭!
最近,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親自公開一批新近解密的情報文件,內容直指前總統奧巴馬及其政府成員,指控他們涉嫌在2016年特朗普勝選后主導偽造“通俄門”事件,意圖破壞特朗普的執政合法性。
至此,早已沉寂的“通俄門”事件再被推向大眾眼前。
既然如此,為什么特朗普都上臺半年了才想起來還自己“清白”?
這和近日來美國最大的輿論熱點“愛潑斯坦案”有什么關系?
“千里馬和她的伯樂特朗普”
加巴德的身份本身就是焦點之一。
她曾是民主黨人,代表夏威夷進入國會眾議院。
2013年到2021年間,加巴德多次在重大議題上公開與黨內主流路線唱反調。
她在2015年反對奧巴馬政府擴大對敘利亞的軍事干預,并對希拉里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2019年,她宣布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雖然最終在初選中敗下陣來,但她的立場已明顯向保守派靠攏。
《美國之音》
2022年,她正式退出民主黨,自稱“不再愿意為一個被戰爭販子、親精英分子和反自由分子控制的政黨服務”。
而當加巴德獲美國情報總監提名時,前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公開表示強烈反對。
甚至有少數黨的議員表示,如果是秘密投票,加巴德可能只能得到10票。
但特朗普堅持認為:“她將會把無畏的精神帶到我們的情報界!”
今年7月,加巴德報答特朗普知遇之恩的時機終于到了。
她以國家情報總監身份,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授權下解密了一批有關2016年“通俄門”起源的情報文件,并在一場時長17分鐘的簡報會上做出正式陳述。
加巴德的用詞極具指控性——“叛國陰謀”“系統性操控”“情報政治化”“對民主程序的破壞”。
解密時機微妙,陰謀還是轉移視線?
關鍵點在于,這批文件的解密恰好出現在特朗普對“愛潑斯坦案”狂甩不掉的時候。
7月5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聯合發布通告,宣布不再對億萬富翁愛潑斯坦案件中其余涉案人員展開起訴。
同時,“客戶名單”也被認定“不存在”或“不具備證據價值”。
愛潑斯坦案本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親自承諾“查到底”的案件。
美國司法部長邦迪還曾公開表示,所謂客戶名單“已經放在辦公桌上等待閱覽”,一度激起特朗普支持者的高度期待。
然而特朗普上任還不到半年,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的口風就變了,一致認定不存在愛潑斯坦“客戶名單”,還表示“不會發布更多愛潑斯坦案的相關文件”。
馬斯克則表示,檔案至今未被公開的真正原因,是特朗普出現在愛潑斯坦的檔案里。
雖然馬斯克此后刪除了該帖,但還是讓美國民眾議論紛紛。
反對特朗普的一部分民眾堅持認為特朗普的名字就在名單上,所以必須公開。
支持他的部分民眾則要還特朗普“清白”,所以也要求公開名單。
那特朗普是怎么回應的呢?
他表示,“無人關心”愛潑斯坦案,絕不能在該案浪費更多時間或精力。
并發文痛批其“過去的支持者”是容易上當的“弱者”,他不再需要那些相信“愛潑斯坦騙局”的人的支持。
這倒真是“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用完就將支持自己的選民拋到腦后了。
特朗普稱“愛潑斯坦”是騙局,并說,仍在對此深信不疑的支持者,再也不需要他們的支持了
“真不敢相信愛潑斯坦在意識到這是個騙局之前就自殺了。”
眼見著這件事越鬧越大,就在此時,加巴德解密奧巴馬相關文件、重啟“通俄門”追責的行為——既然這件事掩蓋不住,那就拋出一個更大的新聞。
是不是有點熟悉?
這不就是《三十六計》中的圍魏救趙嗎?
這個“加密文件”究竟揭示了什么?
根據加巴德的簡報內容,此次解密材料主要涉及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間,美國情報機構對俄羅斯是否干預大選的相關評估流程。
雖然具體文件仍有部分涂黑,但加巴德強調,原始報告明確指出“無跡象表明俄羅斯通過網絡手段篡改投票結果”。
但在2016年12月9日的一次白宮國家安全團隊緊急會議后,這份原報告被撤回,并重新撰寫。
新報告于2017年1月初公開,核心結論轉變為“俄羅斯干預大選、協助特朗普勝選”,并成為“通俄門”調查的基礎證據。
加巴德指出,原始文件中的若干關鍵表述在新報告中被刪除或替換。
更為重要的是,她稱新報告大量內容引用了由英國前情報人員斯蒂爾編寫的所謂“斯蒂爾檔案”,該檔案后被證實為希拉里陣營資助的政治抹黑工具。
在最后,加巴德還升華了一下主題,稱奧巴馬政府發起的“通俄門”調查雖然最后沒有成功,但此舉不僅讓民眾對選舉安全更加質疑,還讓美俄關系進一步惡化,陷入“冷戰以來最大僵局”。
加巴德的發布僅僅幾個小時后,特朗普便在其“真相社交”平臺轉發相關內容,并稱贊她“干的好”。
“祝賀圖爾西·加巴德。繼續加油!!!”他補充道。
隨后,一段由AI合成的在TikTok等社交媒體迅速傳播,畫面顯示奧巴馬、拜登等人不斷重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下一秒畫面中奧巴馬被FBI押走,背景配樂則是諷刺性的《YMCA》。
特朗普轉發這個后,更是激發了“MAGA”陣營支持者的情緒。
“愛潑斯坦案”讓他們被民眾黨追著打,如今終于“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一場政治清算戰的開端?
面對指控,民主黨議員公開斥責加巴德的說法“毫無根據”。
福克斯新聞表示,已聯系奧巴馬及其多位前幕僚,包括克拉珀、科米、布倫南、賴斯、林奇與麥凱布等人尋求回應,截至目前仍未收到任何答復。
而從目前來看,這次指控不太可能短時間內走向刑事審判階段,但已經足夠達到特朗普陣營的動員效果了。
一方面,它重新凝聚了MAGA內部因愛潑斯坦案“草率結案”而出現的分裂情緒。
另一方面,這也強化了特朗普“受迫害者”的角色定位。
回想之前,民主黨接連用“封口費案”“涉嫌處理機密文件不當案”,以及“1月6日沖擊國會大廈案”來攻擊特朗普。
此時特朗普自然也不會放過系數奉還的機會。
其實特朗普與奧巴馬的恩恩怨怨一直未曾停歇。
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曾發帖表示“奧巴馬是壞家伙,竊聽我”,甚至將其稱之為“尼克松的水門事件”。
而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重大政治丑聞,甚至因此導致尼克松在1974年辭職。
在首次任期,特朗普還打破美國傳統,拒絕為奧巴馬的畫像舉辦揭幕儀式,導致其最終在2022年在拜登總統任內才正式揭幕。
結果特朗普卷土重來后,突然又撤回了白宮大廳奧巴馬肖像,將自己在競選集會上的遭遇暗殺的“高光一幕”換了上去。
美國這種“腥風血雨”的兩黨之爭最后會走向何處呢?
美國民眾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這就好比一個家庭中父母吵架,孩子發現兩人各執一詞,沒一句話對得上。
長此以往,消耗的必然是美國政府的公信力。
一個失去民眾信任的美國政府,又能走向何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