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袁秀月)近日,山東聊城東昌府區多位老人到肯德基店內占座乘涼,引發廣泛熱議。該店鋪所屬的柳園街道辦事處表示,老人去乘涼屬于自發行為,店鋪自主經營,目前主要靠店員勸說。無獨有偶,前不久,江西吉安新干縣華萊士快餐店內也出現老人聚集“蹭空調”現象,后經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介入后,店內恢復正常。
每逢夏季高溫,關于去哪里納涼的爭議便不斷。人們為了納涼各顯神通,有的去商超大廈,有的去家居店,有的則聚集在快餐店中,由此引發商業利益與公共服務的矛盾。就拿上述事件來說,是商家不通情理,還是老人愛貪便宜?到底是誰的問題?
事實上,爭論背后,暴露出城市中公共納涼場所的缺失,尤其夏季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不足。一兩個老人“蹭空調”也許是個別現象,但老人扎堆聚集“蹭空調”,說明這背后有共性的需求該被正視。老年人夏季也需要外出活動,而場所無非考慮幾個因素,離家近、有社交屬性、公共場所。理論上來說,社區活動中心應該更符合老人的需求,但為什么老人扎堆去快餐店?是沒有合適的公共納涼場所,還是相關場所不合乎需求?這些問題都需要思考。
破解這一難題,不能靠商家來兜底。歸根結底快餐店是商業場所,是以盈利為目標的。當前,國內多所城市都探索公共納涼新模式,比如鄭州、深圳等地在地鐵里開設公共納涼區,重慶、南京等地開放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還有的地方延長社區活動中心開放時間、開放圖書館和體育場供居民避暑等。隨著高溫天氣日益頻繁,以及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增加老年人夏季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將其作為一種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應該成為值得重視并推進的民生工程。
當然,實現“體面納涼”還需要多方協作,比如商場等商業場所是否可以通過限時納涼、推出老年套餐等方式,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兼顧民眾的納涼需求,同時實現雙贏。社區組織可以發展志愿者服務,幫助老人更好使用公共資源。而對于納涼者來說,也需要多些自律意識,做到文明納涼。高溫天氣難耐,不妨多些理解與包容。(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