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感悟時代精神。這個暑假,北京城市副中心精心策劃了三條紅色旅游打卡路線,為您帶來一場有深度、有溫度、有體驗的紅色文化之旅。您可以走進平津戰役指揮部宋莊舊址,了解這里對平津戰役指揮作出的重大決策;也可以漫步潞城黨建公園,在綠意盎然間重溫中國共產黨從“小小紅船”到“時代巨輪”的壯闊征程;還可以在紀各莊村邢德榮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路線一
路線一:平津戰役指揮部宋莊舊址-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尹家河村鄉情村史陳列館。
本條路線以室內展館為主,塑造多元紅色文化體驗。
⑴
平津戰役指揮部宋莊舊址位于宋莊鎮宋莊村中街北側,它見證了解放天津、第三次北平和談、和平解放北平及接收北平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舊址內設有“運籌帷幄 決勝平津——平津前線總前委舊址復原陳列”展,通過“戰略部署”“進駐宋莊”“解放天津”“戰和博弈”“保護古都”“北平解放”六個部分,運用豐富的文獻史料和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再現了1949年平津前線總前委在通縣宋莊村指揮作戰、最終贏得北平和平解放的光輝歷程。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平津戰役指揮部舊址”;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可乘坐813路、T2路、T18路、T19路等公交車在“宋莊”下車,隨后步行前往;場館周邊有谷德瑪特購物廣場,可提供購物和餐飲服務。
⑵
從宋莊出發向南,可前往大運河畔的三大文化設施,《遵義會議 偉大轉折 紀念遵義會議90周年專題展覽》目前已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地下一層公共區域開展,展覽按照“戰略轉移 開始長征”“遵義會議 偉大轉折”“四渡赤水 出奇制勝”“勇往直前 走向勝利”“遵義會議 精神永存”五大篇章,通過詳實的文獻資料以及珍貴的歷史圖片、影像資料,全方位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本次展覽形式創新,觀眾可在兩塊電子屏幕上進行互動小游戲,其中,答題小游戲側重考察革命知識,拼圖小游戲則以革命時期著名畫作為原型。此外,本次展覽還包括《轉折·從頭越》VR沉浸式數字展,通過VR、AI、全息影像等技術,帶領觀眾“穿越”90年時空感受戰火硝煙,沉浸式親歷“湘江戰役”、“遵義會議”、“婁山關大捷”等歷史場景,將革命歷史轉化為可觸摸、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
此外,北京藝術中心將于7月25日、26日上演舞劇《楊家嶺的春天》,目前已經可在國家大劇院微信公眾號購票。《楊家嶺的春天》講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大批文藝工作者來到革命圣地延安,音樂家、舞蹈家與勞動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體會到人民如母親般的深情;文學家在基層工作中發揮才智,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擁護;版畫家在魯藝的熏陶和戰火的錘煉下,成為以筆為槍的文藝戰士,他們將共同為現場觀眾展現生機盎然的楊家嶺的春天。
服務信息:
交通方面,自駕前往北京藝術中心的觀眾可導航定位三大文化設施A區、H區停車場,自駕前往北京城市圖書館的觀眾可導航定位北京城市圖書館B區出入口、D區出入口。
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上述兩個位置的游客均可選擇乘坐317路、T116路、通游專線1路、通游專線2路、通游專線7路公交車,在“小圣廟橋東”或“上碼頭路北站”下車。
餐飲方面,位于北京城市圖書館南側的D.P.One源·心,提供火鍋、川菜、越南菜、西餐、茶飲等多種類型美食。
⑶
從三大文化設施出發,向東南可到達潮白河畔的尹家河村。尹家河村鄉情村史陳列館是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通州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設紅色記憶廳和美麗鄉情廳兩個展廳。
紅色記憶廳集中展現了尹家河村悠久的歷史脈絡和深厚的紅色文化,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位于西集鎮東部,緊鄰潮白河,素有“京東第一村”的稱號,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尹家河村的“紅色基因”深厚,曾積極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館內詳細介紹了尹家河村人鄭會、鄭茂庭的英雄事跡。
1944年,這里誕生了西集地區第一個黨支部。1946年,通縣黨、政、軍、群組織在尹家河村舉行了縣委、縣政府成立大會,慶祝通縣成立,成立西集二區區委,縣、區政府機關均設在尹家河村。1948年,為解放北平,尹家河村村民在尹家河東搭兩座浮橋迎接解放軍進入北平。
來到美麗鄉情廳,這里展示了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計劃經濟下的衣食住行,和70年代、80年代改革開放時的生活百態。炕、稱、針線笸籮、冰棍箱等老物件被整齊地擺放在屋內,臉盆架、手電筒、電視機及各種農耕用具生動還原了當年人們的日常生活。此外還有尹家河村民間花會等民風民俗以及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尹家河百年渡口的生動介紹。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尹家河村村民委員會”;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可選擇乘坐T13路公交車,在“尹家河村”下車。
路線二
路線二: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潞城黨建公園-“運河清風”廉政文化主題公園。
本條路線以戶外公園為主,可以在感悟紅色精神的同時體驗綠色生態之美。
⑴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于2024年被評為通州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的東方化工廠遺址,向游客講述著曾經占地185公頃、擁有4000多名職工的東方化工廠的輝煌歷史。
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東方化工廠在大運河畔拔地而起。20世紀80年代初,正值東方化工廠抓緊工期生產丙烯酸的關鍵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工人們充分發揚“東方精神”,全力以赴保生產。1984年,東方化工廠迎來歷史性時刻,丙烯酸生產裝置化工投料成功,結束了國內該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完成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當年出口創匯的“六五”建設目標。憑借著“老東方人”幾十年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東方化工廠實現了驕人成績。
但隨著北京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和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推進,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重工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東方化工廠也于2012年正式停產。如今的東方化工廠遺址保留了當年廠區的門房和旗桿廣場,并設有工業遺址展、致敬石碑和銅制廠區沙盤,引導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重溫工業時代的光榮歲月。
服務信息:
交通方面,自駕前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游客可導航定位城市綠心森林公園P12停車場,或北京大運河博物館E區出入口,進停車場后前往B2層的F區,乘坐F4、F5電梯到達地面,隨后步行前往。
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可選擇317路、T116路、通游專線1路、通游專線2路、通游專線7路公交車,在“上碼頭路”或“上碼頭路南站”下車。
⑵
從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出發,沿運河北岸的云帆路一路向南,可到達“運河清風”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園內打造了一系列精致雕塑,包括“第一黨支部”、“密符扇”、“前于后于”、“甘棠鏡鑒”等,每一尊雕塑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故事。
“第一黨支部”雕塑主要展示周文彬建立通州地區第一黨支部,并擔任支部書記的事跡。1926年,在潞河中學就學的周文彬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下,周文彬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的一邊,進一步加強革命活動。在他的影響下,校內更多學生追求進步,被吸收為黨的積極分子。同年,經中共北平地委批準,成立中共潞河中學支部,周文彬任支部書記,這是通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漕運碼頭停車場”;停車場附近以及停車場北側的暢和東路兩邊分布著北京菜、火鍋、淮揚菜、西餐等形式多樣的餐廳。再向北,還可到達首開·通州萬象匯,商場內餐飲、購物、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炎炎夏日可在此休息享受清涼。
⑶
從“運河清風”廉政文化主題公園繼續沿運河向南,再向潞城方向行進,可到達潞城黨建公園。該園位于潞城鎮中部,屬于2013年平原造林地塊,總面積約215.7畝。公園強調生態建設發揮植物大景觀生態功能作用的同時,以體現黨建主題文化作為公園建設核心。
該公園打造“一路一環多空間”的格局,包括一條紅色文化路,一個綠色活力環及四個主題空間。紅色文化路以“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為主線,通過雕塑、主題形象墻等元素,寓教于園、寓教于樂,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從紅船廣場的“嘉興南湖紅船”,到“光輝歷程”中的五卅運動、土地革命、遵義會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再到新時代廣場的時代巨輪,展現了“一艘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的主題,寓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蓬勃發展的掌舵人。此外,同心廊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落地建成,描繪了城市副中心正徐徐展開的宏偉藍圖。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潞城黨建公園(入口)”,在公園南側道路兩邊均可停車。
路線三
路線三:“潮白河畔六烈士”紀念碑-邢德榮烈士陵園-馬駒橋烈士陵園。
本條路線以烈士紀念設施為主,游客可在革命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
⑴
西集鎮大沙務村的“潮白河畔六烈士”紀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震撼人心。
1947年,縣委選派18名武裝工作隊員秘密進駐大沙務村,把守解放區的東南門戶。不料被敵人探聽到消息,7月28日凌晨,國民黨軍隊包圍了大沙務村,村內武工隊迅速組織火力突圍,由于力量懸殊,白永泉等六名戰士為了掩護其他隊友撤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碑兩側分別栽種著六棵松樹,以此紀念這六位烈士,碑的背面記載著他們的英雄事跡。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西集鎮大沙務村”,紀念碑位于大沙務村北口;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可選擇T39路公交車,在“大沙務”下車。
⑵
出大沙務村向南,可到達漷縣鎮紀各莊村邢德榮烈士陵園。邢德榮于1945年投身革命,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1946年7月29日,美軍巡邏隊路過解放區安平鎮車站時,無故開槍攻擊解放區部隊。邢德榮面對敵軍機槍的瘋狂掃射,主動請纓,在戰友掩護下冒著彈雨匍匐前進,第一個沖上美軍軍車,英勇奪下機槍,為戰斗勝利贏得關鍵時間。不料在撤退途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19歲。
為緬懷英雄,1984年,漷縣鎮重修墓地并立碑紀念,之后又進行多次修繕,并在墓園內的文化墻上詳細介紹了邢德榮烈士生平和安平事件經過,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深刻感悟烈士的英勇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漷縣鎮紀各莊村”,陵園位于紀各莊村南口;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可選擇T42路、T21路公交車,在“紀各莊村”下車。
⑶
從邢德榮烈士陵園向西,可到達馬駒橋烈士陵園,當年解放馬駒橋的主戰場就位于陵園以南。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四十軍一二〇師三五九團奉命解放馬駒橋,擔任主攻的是三五九團一營一連。經過激烈戰斗,馬駒橋宣告解放。在這場戰役中,包括第四十軍一二〇師三五九團一營一連連長李瑞年等七十余名烈士壯烈犧牲。為了紀念和緬懷在解放馬駒橋戰斗中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998年,馬駒橋鎮在戰斗遺址豎立了紀念碑。馬駒橋革命烈士陵園也是馬駒橋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挖掘紅色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服務信息:
自駕前往的游客可導航至“馬駒橋革命烈士陵園”(馬團路與馬駒橋中學路交叉口東240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記者:石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