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一直以來,馬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運輸工具,也是溝通河西走廊地區商貿往來、征戰軍伐的重要物資。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西漢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從鑿空西域到驅擊匈奴,西漢在不斷壯大國家經濟實力,加強邊防的同時,立馬邊疆的政策也推動了河西走廊與甘肅以外地區的農耕技術交流和民族融合。
現如今,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銅奔馬——馬踏飛燕,于1983年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而由甘肅省博物館珍藏的《驛使圖》元素,也已悄然成為了中國郵政的“形象大使”。馬成為了促進社會發展、地區融合的重要歷史見證。近日,“道中華·絲路行”走訪甘肅省博物館、雷臺漢墓、山丹馬場等多點位,探尋馬在甘肅地區的歷史印記。
圖為甘肅省博物館藏標志性展品——馬踏飛燕。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博物館藏標志性展品——馬踏飛燕。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博物館藏標志性展品——《驛使圖》墓磚。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遺址前的馬踏飛燕雕塑。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陳列館展出的木馬展品。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遺址前銅車馬儀仗俑陣列。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陳列館展出的灰陶奔馬。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陳列館展出的綠釉紅陶馬。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山丹馬場內馳騁的駿馬。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圖為山丹馬場內馳騁的駿馬。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責任編輯:黃璐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