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當《黑悟空》等3A游戲實現云端實時渲染,當零跑汽車的碰撞仿真效率提升300%,當景區游客隨拍隨得AI生成的短視頻——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場景背后,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支撐:1ms城市算網。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1ms低時延算力網絡正在重塑城市的產業形態與創新生態。浙江以先行先試的實踐,構建起"算力像水電一樣隨取隨用"的城市新范式,為全國算網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浙江經驗"。
浙江創新構建算網融合體系
1ms時延,指通過城市內的算力節點進行直聯組網,實現跨算力中心1ms聯算,減少網絡跳轉,為大模型訓練推理等場景提供確定性時延保障,支持云端渲染、智能質檢等場景獲得即取即用的無縫算力服務體驗。1ms城市算網著力打造涵蓋算力基礎設施、技術與應用的城市體系,讓城市算網基礎設施賦能科技創新、產業培育,并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助力智慧城市建設。1ms城市算網是實現新技術應用和應對城市發展新挑戰的必然選擇,本質是用前沿技術手段賦能現代城市,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7月11日,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專家座談會和專題探訪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之所此次在杭州舉辦,是因為目前浙江省有算力的城市1ms低時延圈已經基本完成,浙江省算力態勢監測感知平臺目前也初步完成了試點工作落地。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數據顯示,通過2024年啟動的運力提升專項行動,浙江已建成“城市內1ms、省內3ms、長三角5ms”的三級時延圈。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三大運營商構建的全光底座: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部署的400G OXC全光智能調度網絡,實現90個區縣全覆蓋;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打造的“中心+邊緣”層次化架構,在杭州、寧波等核心城市實現OTN網絡重點場所100%覆蓋;中國聯通浙江分公司的"八縱八橫"骨干光纜網,鋪設近3000公里超低損耗光纜,將跨域時延壓縮至毫秒級。
在座談會上,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浙江省通信管管理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及浙江省的基礎電信企業和特色算力應用企業的專家,針對浙江算力發展和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在算網發展上,浙江成功的獨特之處在于構建了“算網大腦”的協同機制。以杭州市為例,通過引入 400G、OXC、ASON 等 先進網絡技術,構建立體化、扁平化、一體化的 1ms 全光運力網,實現杭州 1ms 時延圈范圍擴大一倍、覆蓋人口超 2000 萬,滿足算力應用需求。 杭州數據要素運營中心整合31家機構的算力資源,形成3000P規模的資源池,企業通過統一接口即可調用分布在全省的算力。這種"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模式,既避免了重復建設,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基于浙江的成功經驗,中國信通院黨委副書記王曉麗在座談會上談到,構建低時延、高可靠、強安全的城市算網發展體系,還需從三個方面加強:一是要加速城市算網基礎設施發展。加快算力設施多元協同布局,推進算力設施間網絡建設,健全完善算力資源調度體系,加速接入全國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保障算力資源靈活運用,筑牢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 二是要推進算力資源賦能行業進步。加速釋放算力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潛能,推動互聯網、通信、金融、工業和政府等行業和部門的數字化轉型應用,進一步提高城市數字化發展程度,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三是要促進算力產業開放合作。加強算力產業交 流,形成優勢資源集聚效應,進一步深化行業、企業等多層次合作。充分凝聚產業發展共識,整合產業鏈各主體優勢,形成產學研用強大合力,有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協作,加速培育算力新業態和新模式。
應用很關鍵:從單點到生態構建
浙江1ms城市算網不僅建設力度大,在應用層面上更是走出了積極創新的范式。
在零跑汽車的研發中心,工程師們正通過智能仿真確保汽車設計更合理、更優化。這套基于杭州移動1ms全光智算專網的系統,每天處理T級別的數據傳輸,將新車研發周期從60個月壓縮至24個月。"我們的每輛車要經過上千次仿真優化,沒有低時延算力支撐,根本不可能實現這樣的效率提升。"零跑汽車安全開發部高級專家張三在應用企業參觀活動中表示。
這種變革正在浙江的多個產業領域同步發生。在影視制作領域,杭州當地傳媒公司通過算網實現虛擬制作中心與云端算力的實時聯動,成片效率提升3倍;在科研教育領域,首個校企合營模式的算力中心落地浙江大學,通過全光運力網絡實現統一調度、數據融合共享;在文旅行業,浙江水科文化集團開發的AI短視頻生成系統,已在500個景區場景落地,游客拍攝后即可獲得AI優化的成片。
1ms城市算網不同行業的應用呈現出三個共性特征:一是實時性要求顯著提升,如自動駕駛需要ms級的環境響應;二是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某AI制藥企業的算力消耗半年內增長10倍;三是跨界融合加速,服裝企業用算力優化面料設計,農業公司通過AI分析病蟲害數據。
杭州臨平新城管委會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魏樂在座談會現場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當地某服裝企業與聯通合作開發的設計大模型,通過算網調用分布式算力,將新款設計周期從2周縮短至2天。"這就是算力賦能的魔力——它不僅提升效率,更能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目前,臨平算力小鎮已形成"算力服務-數據服務-AI應用"的完整生態,入駐企業中80%以上都深度依賴算網能力。
其實三大運營商都針對不同行業特點提供定制化方案,如智能制造、科研教育、金融、甚至時尚服裝等產業,使浙江的算網應用覆蓋從傳統產業到新興領域的全場景。
“分層建設”的模式推進區域協同
在應對區域差異方面,浙江探索出“分層建設”的模式:在杭州、寧波等核心城市打造1ms精品圈,重點服務高端制造和AI研發;在紹興、嘉興等地構建3ms能力圈,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在縣域地區布局5ms基礎圈,滿足政務和民生需求。這種因地制宜的策略,既保證了資源精準投放,又實現了全省算力的協同聯動。
浙江移動規劃技術部副總經理馮顯勇介紹到:“我們目前是以杭州、寧波、金華、溫州四大都市圈為核心,已經率先建成了一張1ms全光智算專網。”浙江移動對省外是通過一張全球目前規模最大的400G的專網,來連接“東數西算”其他樞紐節點和全國各大城市。對省內,主要是通過OXC的全光智能調度網絡,對全省實現90個區縣的所有區縣的全覆蓋。在OTN這一塊,在所有的匯聚機房全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沉已經實現了大部分接入機房的覆蓋。
在城市內部,降低中小企業用算門檻也是業界關心的話題。浙江電信在城域網方面進行了提早布局,“我們把原來的網絡能力能夠進一步擴充,引入我們對于OTN全光組網以及50G-PON高速接入能力的打造,為最終用戶中小企業、個人家庭在未來的智算場景上充分賦能,形成城域、骨干一體化的算網體系。”浙江電信網絡發展部副總經理曹懿軍表示,打造中心+邊緣+最終用戶端側,用戶自己可能也有相應的算力的體量,能夠形成一體化的算網調度協同體系,能夠為千行百業、個人家庭提供賦能。
浙江的算網建設始終立足長三角一體化視角。通過部署400G OTN和全光交換技術,浙江聯通將省內6個樞紐節點的時延壓縮至5ms內,并與上海、江蘇等省市實現算網互聯。"我們的目標是讓企業感覺不到算力的物理位置,就像使用本地資源一樣便捷。"浙江聯通建設發展部副總經理王建海說。
這種開放協同的思路,使浙江在算網標準制定中占據先機。作為Open Gateway倡議的積極參與者,浙江企業在算力調度接口、安全認證等領域主導或參與了12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中國信通院去年發布的《算網城市指標體系與典型案例(2024年)》,就大量吸收了杭州、寧波的實踐經驗。
浙江經驗:創新賦于1ms城市算網活力
浙江積極孵化算網一體化產品,構建“算力+光網+AI+應用”的一體化服務,將“1ms城市算網”產品和能力深度融入行業應用,為互聯網企業、自動駕駛、智能制造、金融服務、影視娛樂等行業客戶提供強有力的智能服務,為浙江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數字底座”。
在制度創新層面,浙江的探索具有示范意義。杭州數據要素運營中心建立的”算力券"機制,對中小企業使用算力給予30%-50%的補貼,目前已發放超過1億元。臨平區作為全省首個區級算力調度平臺試點,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可持續模式。
中國信通院云大所總工程師郭亮在與媒體交流時談到,如何實現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一套完整的算力體系,是當前產業界努力奮斗的目標。建設1ms城市算網的目的,就是能夠在政府指導下,同時又結合市場的需求,來實現用戶如何便捷、快捷地得到算力的服務。城市算網從算力、存力、運力三方合力,來打造一個完善的算力體系,需要在技術、管理、生態各方面創新,打破不同的異構算力之間的壁壘,使得用戶在現有服務的能力下能夠得到更好的體驗。目前1ms城市算網先聚焦于城市,后續會擴張到區域層面、國家層面。
展望未來,1ms城市算網的終極目標,是實現"算力即服務"的普惠化。當浙江的經驗逐步轉化為全國范式,當算網能力像電網一樣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的新質生產力將得到充分釋放。算網建設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一場深刻的城市操作系統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浙江的先行探索,正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鋪就一條"快車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