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湖州7月21日電(胡豐盛)盛夏的浙江省長興縣呂山鄉,古老的牧羊歌謠正被賦予數字時代新聲。曾困于田間的湖羊養殖,如今蝶變為總產值超5.6億元的發展引擎;連續舉辦二十屆的湖羊文化市集,讓“呂山羊肉宴”香飄長三角。
湖羊的成長軌跡,清晰折射出浙江鄉村振興的深層脈動——以三產融合為引擎,以科技創新為支點,以文化賦能為紐帶。2024年,這個僅2.2萬人口的浙北小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1萬元,較十年前增長500%。
湖羊養殖場內,工人利用數字化手段,對湖羊進行檢測檢疫。呂山鄉供圖
數字新生 羊舍里的科技革命
走進呂山鄉養殖戶胡志宏的牧場,耳標掃描儀的“嘀嗒”聲取代了傳統的吆喝。這位曾因羊瘟一夜損失38頭種羊的老把式感慨:“以前巡圈憑經驗,現在靠數據。”
他身后的9棟裝配式羊舍,儼然是“智慧中樞”——5G環境監測系統將溫濕度、氨氣濃度等22項指標實時傳往“湖羊天下”云平臺。掃一掃電子耳標,消費者可追溯羊只從出生到屠宰全程183項數據,連疫苗注射記錄都精確到秒。
在產業鏈最前端,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內,技術人員正對1200只核心種群進行基因測序。“我們建立了浙江省最大的湖羊基因數據庫,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使產羔存活率大幅提升。”永盛牧業場長高寧介紹。該基地每年向全國輸送優質種羊萬余只,還催生了“凍精冷配”等現代生物技術服務網絡。
融合共富 一只羊的增值之旅
在長興茗典食品有限公司車間,湖羊完成了從牧場到餐桌的華麗變身。
該公司研發的“二十四節氣”藥膳湖羊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正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全國。“精深加工不僅提升附加值,更讓湖羊突破地域與季節限制。”企業負責人支世軍說,公司的產品已經暢銷全國各大城市,為呂山鄉的湖羊產業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作為長興縣首個湖羊養殖標準制定者,呂山已形成“保種-擴繁-加工-銷售-文旅”五大產業集群,建有國家級保種場1個、規模化養殖基地7個、精深加工企業1家,串聯起5.6億元的年產值。
產業興旺直接惠及農戶,截至目前,當地共吸納28戶低收入農戶投資75萬元入股共享牧場,43戶低收入農戶加入湖羊專業合作社,2024年戶均增收1.9萬元。“現在養羊比過去輕松,收入卻是五年前的3倍!”龍溪村農民金鎖香算著賬:加入湖羊專業合作社后,她的羊圈接入智慧管理系統,保底收購價提高10%。
自2011年起,呂山鄉開始舉辦湖羊文化市集,這一舉措成為推動湖羊產業發展和弘揚湖羊文化的重要平臺,吸引長三角食客慕名而來。“肉質鮮嫩無膻味,顛覆了對羊肉的認知!”湖州市民陳女士的贊嘆道出眾多游客心聲。
2025年市集期間,呂山魚燈、南蔣馬燈等非遺展演與羊肉香氣交織,單日吸引游客超萬人次。
湖羊文化市集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客商前來參與,現場熱鬧非凡。 呂山鄉供圖
共富接力 跨越山河的產業協作
在湖羊文化市集的展板上,“湖羊入疆”的圖片故事吸引眾多目光。2013年啟動“東羊西送”工程以來,呂山鄉已累計向新疆、甘肅等地輸送優質種羊超8萬只。
在湖州援疆指揮部牽線下,天下牧業、幸康牧業等呂山企業先后落戶新疆柯坪,投資8000余萬元建成湖羊產業集聚區。通過“送羊入戶+技術幫扶”模式,當地1000余戶牧民實現增收,每戶年收入增加3000元至5000元。
技術支援持續深化。永盛牧業聯合多所高校,針對西部環境開展“優質種羊培育”研究,通過“空中課堂”、駐場指導確保成活率穩定在90%以上。呂山鄉企業家楊歡在柯坪創立湖柯金瀾農牧科技,打造從牧草種植到餐桌消費的全產業鏈,其自主研發的“柯勒品”黑綿羊品種連獲新疆創業大賽冠軍。
當前,呂山鄉正啟動“東西協作2.0”計劃。隨著又一批載著“共富羊”的貨車駛向遠方,這條以產業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的創新之路,在青山綠水間不斷延伸。
當千年牧歌遇上現代科技,當地方風味化為文化IP,當東部經驗惠及西部發展,一只湖羊正在中國鄉村的共富藍圖上,踏出清晰而有力的蹄印。(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