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長著兔子一樣的長耳朵,眼睛又大又圓,腿出奇的長,再加上一條比身體還要長的細尾巴,這條大尾巴可以達到它身體長度的兩倍,在尾巴的末端還長有黑色和白色長毛形的尾穗,看上去十分靈動可愛,被稱為沙漠里的米老鼠,它就是長耳跳鼠。
近日,新疆和田一男子在沙漠附近的農田干活時,偶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耳跳鼠。男子說連續幾個晚上去給農作物澆水的時候,都能遇到這個小家伙,許多網友說:“看來這個小可愛是怕你干嘛太無聊,來幫你增加點趣味,蹦蹦跳跳的,多靈動,就像二次元里蹦出來的一樣。”
長耳跳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夜行俠,白天它會藏在洞穴里避熱和休息。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開啟它豐富多彩的夜生活。為何要到晚上才出來呢?那因為它生活地區白天日照強烈,地表溫度很高,要到晚上溫度才會有所降低,才適合出來活動,不然它也逃不掉中暑的命運。
由于沙漠中的食物資源非常有限,這使得長耳跳鼠從不挑食,只要它能找到并且能下口的,都是它美味,比如說植物的根,還有一些小昆蟲等。在月黑風高的夜晚,要找到吃的,那就依靠它敏銳的耳朵。
它那對長耳朵,可不僅僅是為了賣萌,也可以讓它在廣袤的荒野中敏銳的察覺到周圍的風吹草動,堪稱動物界的順風耳。即使是小甲蟲悄無聲息的腳步,它都能迅速進行定位。甚至是熟睡中昆蟲發出的微小聲音,也逃不過長耳跳鼠超強般的聽覺。
夜間活動時,長耳跳鼠主要靠耳殼和聽泡來接收和放大周圍的微弱聲響,以捕食獵物、躲避天敵和辨認方向。
曾有研究人員觀測到,長耳跳鼠覓食的畫面:長耳跳鼠先探聽周圍的動靜,鎖定位置后,它輕輕的跳到獵物藏身之處。匍匐下身子,用短小的前爪輕輕的剝開地面的雜草。就當你以為長耳跳鼠要得手時,草下的昆蟲也察覺到了危險,雙腿一蹬,迅速的逃跑了。
雖然長耳朵可以幫助跳鼠迅速定位獵物,但是在黑夜里捕獵終究還是困難重重,成功率很難達到百分百。因此,它每晚都要跋涉十公里以上,通宵奔波在覓食的道路上。
由于選擇范圍有限,它對一切能吃的東西來者不拒,和許多沙漠動物一樣,經過漫長的進化,它可以從飲食中攝取身體所需要的水分。
它長期生活在沙漠中,便掌握了一些神奇的技能。比如長耳跳鼠將沙粒當作肥皂,沙粒可以去除皮毛上的油脂和污垢,讓它在塵土飛揚的環境里保持干凈。
有時它在沙地里打滾,其實有多種目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它這是在沙子里留下氣味,與其他同類交流,一般每年4月開始發情交配,一年產仔兩窩,7-8月間停止生育。當然,也可能打滾只是在放松筋骨。
和普通老鼠不同,長耳跳鼠的后肢可比前肢長多了,在運動過程中,長耳跳鼠只有后腳著地,它們動起來的時候就像微型袋鼠,用長腿跳躍,時速可以達到25公里,另外它驚人的彈跳能力,只需輕輕一躍,就能跳到近2米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