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慘敗。"日本媒體這樣形容國會參議院選舉結果。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于21日凌晨揭曉,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本次選舉中喪失參議院過半數議席。這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這也讓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執政變得岌岌可危。
米價成敗選主因
據統計,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在此次選舉中共獲得47席,加上75個非改選議席,在參議院共有122席,未能達到參議院248個總議席的一半(124席)。日本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社民黨等在野黨以及無黨派人士在本次選舉中獲得78個議席,加上48個非改選議席,在參議院共有126個議席。
日本米價波動被認為是"自公聯盟"選舉失利的重要原因。去年夏季,受極端氣候影響,日本大米價格開始飆升。今年以來,又碰上日本地震多發和批發商囤積居奇,日本大米價格繼續接力上漲。到今年6月,日本五公斤大米價格上漲了一倍。受此影響,日本一些地方中小學近期甚至減少了學校餐食的米飯供應,引發學生和家長不滿。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指出,民生和經濟問題將成為此次日本參議院選舉中選民最關注的兩大議題。日本現在的"大米荒"以及能源問題、物價高企等民生問題都是百姓高度關注的。在野黨對執政黨提出這方面的質疑是必然的。
米飯作為日本餐桌主食具有敏感性。歷史上,日本不止一次因為大米供應問題出現"米騷動",這大概是最容易引發日本民眾"百姓一揆"(集體暴動)的農產品。這一次,日本米價飛漲本就激發了日本民眾的民生焦慮,而石破茂內閣調控的不得力讓民眾更加不滿。
比如,反應過于遲鈍。直到今年2月,在米價漲了大半年后,日本政府才第一次向市場發放了21萬噸儲備米,結果因為中間環節盤剝,多數儲備米進了批發商倉庫,沒能流到零售市場。
5月,因發表不當"大米言論"引發輿論批評,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向石破茂提交辭呈。石破茂不得不把農林水產相換成了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改為直接把儲備米發給零售端,局面才算得到控制。目前日本米價已連續8周下降,但為時已晚。
面對米價持續上漲,日本政界和民間呼吁調降消費稅(10%)和食品稅(8%)的呼聲高漲。但在美國關稅威脅和日本債務高企的背景下,石破茂內閣明確表示不作考慮。這樣做或有道理,但其強硬姿態和此前的調控不力令其支持率跌到低谷,最終反映到了參議院選舉結果上。
另外,政治丑聞的陰影同樣揮之不去。"黑金政治"事件余波未平,石破茂又被卷入"商品券"丑聞風波,引發在野黨批評,再度點燃民眾對政商勾結的怒火,也加固了"自民黨腐敗成風"的負面標簽。
石破茂表態留任
這也是石破茂接任日本首相9個多月以來遭遇的第三次重大挫敗。去年10月1日石破茂上臺后進行政治豪賭,解散了眾議院提前選舉,結果自民黨遭遇慘敗,"自公聯盟"議席沒有過半;今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自民黨被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地方政治組織"都民第一會"擊敗,丟掉了東京都最大政黨地位。
此次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也失利,令石破茂的執政之路更加艱難。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日本首相換人的可能性。因為執政聯盟在眾參兩院都失去了多數席位,就會造成政府在國會提交的每一項法案都要被迫向反對黨讓步的局面。這樣一來,石破茂在壓力下辭職,自民黨選舉新總裁的劇本就有可能再次上演。
不過在日本廣播協會20日晚播出的參議院選舉特別節目中,石破茂表示:"必須清醒認識到對國家肩負的責任,以及作為國會第一大黨的使命,我將繼續履行職責。"多家日本媒體解讀,這表明石破茂有意繼續擔任首相。
選舉結果出爐后,日本股指期貨意外走高,日元兌美元一度強勢上漲0.7%,隨后漲幅有所收窄。石破茂在周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暗示他打算繼續留任。由于日本股市和債市適逢國定假日休市,日元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關鍵資產。
市場分析顯示,投資者對自民黨失去聯盟多數地位的結果已有預期,但實際選舉結果相對溫和,避免了更為嚴重的政治動蕩情形。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貨幣策略師Carol Kong表示,市場在選舉前可能已經預期執政聯盟將遭遇更糟糕的結果,因此對當前選舉結果的反應較為溫和。不過,她對日元能否持續走強表示懷疑。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石破茂是否能保住首相職位,以及這對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意味著什么。長期的政治不確定性將對日元等日本資產造成負面影響。"
執政將受限
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以來,以改善民生作為招牌政策,但在民眾最關注的物價問題上卻收效甚微。日本厚生勞動省本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實際工資連續第5個月減少,且跌幅為近兩年最大。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的支持率已經降至20.8%,較上月下跌6.2個百分點,是其執政以來的最低值;而不支持率則升至55%,較上月增加了6.6個百分點。
在選前的關鍵時刻,美國的持續施壓也加劇了自民黨的負擔。特朗普政府多次就貿易逆差發難,批評日本不購買美國大米和汽車,甚至以加征關稅相威脅。而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至今毫無進展,在外交和經濟層面給石破茂政府帶來壓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顧問吳寄南指出,與前任安倍晉三相比,石破茂沒有在美國的留學經歷、缺乏人脈,對美關稅談判失利堪稱他在外交領域的慘敗。"石破茂戰略自主意識較強,美國人將其視作‘日本的戴高樂’。同時,特朗普也了解到他執政基礎脆弱,未必愿意在關稅問題上放棄對日本的打壓。"
在專家看來,石破茂手里并沒有多少談判的籌碼。盡管他多次強調日本在投資和就業等方面對美國經濟貢獻巨大,并承諾未來擴大在美投資,但注重短期利益的特朗普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收益,而非遙遠的"空心湯團"。
呂耀東表示,失去眾參兩院多數席位后,自民黨政策通過需與在野黨聯合,不得不迎合其理念,付出相應代價。目前石破茂無辭職打算,執政聯盟也忌憚參議院大敗后換相引發內亂,但未來其執政地位將被削弱,政策落實難度增大,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北京商報記者 趙天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