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到大暑,莊稼漢最愁這事:下雨好還是晴好?大暑是夏天最后一個節氣,正趕上三伏天里最熱的中伏。
今年大暑來得早,老話說“早大暑,雨不愁”,最近空氣黏糊糊的,像蒸包子籠。村里王大爺蹲田埂上嘟囔:“土潤溽暑,過五天該下大雨了。”農諺里藏著老理兒,先說說下雨的好。
“大暑雨如金”,玉米正抽雄開花,雨水一澆,花粉撒得勻,棒子能鼓得圓溜溜。“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去年連下三天雨,俺家稻田水沒斷過,收稻時谷粒沉得壓秤桿。“大暑有雨秋水足”,秋天雨水多,紅薯膨大、晚稻灌漿都不缺水,喝飽了長個快。
再聊聊晴天的愁。“大暑一日晴,旱到七月底”,前年大暑沒雨星子,河里水干得能看見河底石頭,玉米葉子卷成筒。“大暑無雨吃水愁”,村東頭張嬸家井都快見底,挑水要走二里地,更別說澆地了。
晴久了也有說法?“大暑日頭曬,稻谷收得齊”,光照足,稻子光合作用好,谷粒攢的養分多。可老輩人直搖頭:“晴是好,就怕旱過頭。
”還有句玄乎的:“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后。
”該熱不熱,秋老虎要發威,晚稻揚花時烤得蔫,果子掛枝頭都曬皺皮。“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去年大暑涼颼颼,冬天沒下幾場雪,開春小麥蚜蟲多得打三遍藥。
現在有灌溉機井、大棚,可農諺還管用不?
李技術員說:“機器能救急,可老理兒是看天吃飯攢的經驗,錯不了。
”愁啊愁,到底咋看?王大爺吧嗒旱煙:“看云識雨,聽雷辨風,老輩人教的,比手機天氣預報準。”去年大暑下了場急雨,秋天收了八袋玉米;前年大暑大晴天,只收了五袋。
數據也說話:大暑多雨年,秋糧平均增產15%;少雨年,減產20%不是稀罕事。老理兒不是迷信,是土里刨出來的經驗。您說怪不怪?
老輩人盯著大暑天,比看天氣預報還仔細。后天大暑,您家地頭是陰是晴?
想知道今年收成咋樣?關注我,后續跟蹤天氣和農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