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雙搶”關鍵期,我市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農民們頂烈日,搶收早稻、搶種晚稻,與時間賽跑,用汗水澆灌著豐收的希望。
搶收:顆粒歸倉,與天氣賽跑
伴隨著“隆隆”響聲,在安義縣東陽鎮新華村種糧大戶張余良承包的40畝稻田里,收割機來回穿梭,金黃稻浪卷入機體,大粒飽滿的稻谷隨即脫粒而出,切碎的秸稈則直接還田作肥。短短十來分鐘,一畝多早稻便收割完畢。
“我種的是雙季稻,早稻從7月21日開始機收,計劃25日全部收完。緊接著就得耕地,爭取30日前把晚稻種下,時間得抓得緊緊的。”張余良告訴記者,今年早稻長勢不錯,每畝濕谷能收1200斤左右,收割后直接送到一家糧油公司,按市場價賣掉。
“這都是機械化的好處,早稻收完馬上能轉場種晚稻,整個流程緊湊又順利,一點不耽誤農時。”張余良補充道,比起多年前全靠人工割稻,現在效率提高了太多了。
據了解,東陽鎮下屬11個行政村,現有耕地面積33000畝,其中水田面積27000畝,旱地面積6000畝。50畝以上種田大戶有81戶,承包了東陽鎮約98%水田面積。2025年,東陽鎮早稻實際種植面積9290畝,上級下達任務面積9150畝,完成率101.53%。截至7月22日,早稻已收獲6800畝,收獲率73.2%。
在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一輛輛滿載著稻谷的車輛穩穩到達,隨即將稻谷倒入卸糧斗。稻谷緩緩進入烘干機,經過多級提升處理后,灰塵、雜質被自動處理出來,金燦燦的烘干稻谷便進入倉庫儲存。“我們有5套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達1590噸,能有效保障糧食及時烘干,最大限度減少產后損失。”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江對記者說,有了農業機械化,農民“雙搶”更有底氣。
目前,全市共調配“雙搶”農機具4萬臺(套),包括大中型拖拉機0.6萬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0.78萬臺、高速插秧機0.31萬臺、履帶自走式旋耕機0.12萬臺,為搶收保駕護航。
據農情調度,全市198.32萬畝早稻已收割90%,預計月底可全部收完。沉甸甸的稻穗、黃澄澄的秸稈、飽滿的谷粒……南昌鄉村的陣陣“稻”香,在豐收熱潮中格外濃郁。
搶種:不誤農時,田間插秧忙
這邊早稻剛收完,那邊晚稻插秧就緊跟上。在南昌縣武陽鎮的農田里,只見插秧機“車走苗下”,隨著插板下的“插手”自動運作,一棵棵秧苗被整齊精準地插進水田里,不一會兒,整片農田便披上了一身“綠裝”。
“這插秧機就是好,只要把裝滿秧苗的秧盤平鋪放到插秧機的插板內,一行駛,幾畝田就插完,既省時又省力。”農機手王師傅告訴記者,如今鎮里大部分的稻田都用上了機械化插秧,不僅效率高,還能保證株距均勻,為晚稻高產打下基礎。
記者了解到,武陽鎮2025年完成早稻種植面積41500余畝,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晚稻插秧也已基本完成。該鎮農業部門積極推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指導農戶做好種植品種的選擇;病蟲情報進村入戶目前已下發8期,廣泛宣傳田間管理技術,同時通過微信大戶群宣傳相關農業政策,為種植大戶提供技術指導。
在進賢縣池溪鎮的育秧基地里,一盤盤綠油油的晚稻秧苗整齊排列,長勢喜人。“這些秧苗采用了工廠化集中育秧技術,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不僅出苗整齊、根系發達,而且生長周期縮短,為晚稻的及時栽種提供了有力保障。”宏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建忠說。
“‘雙搶’不僅是和農時賽跑,更透著咱鎮農業發展的活力。”池溪鎮人大主席夏新華說,機械化的高效、科技育秧的先進,讓大家看到農業現代化的奔頭,“我們會接著深耕農業,探索創新,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出份力!”
為保障“雙搶”順利進行,全市各地紛紛出臺舉措。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科學、高效地完成“搶收搶種”,最大程度減少延遲成熟帶來的影響;農機部門成立服務隊,協調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解決“用工荒”“農機缺”問題;供電、水務部門加強設備檢修,確保灌溉用水和電力供應穩定。
據農情調度,全市晚稻計劃種植197.9萬畝,目前已栽播118.61萬畝,預計8月初可全面完成。
田野間的忙碌仍在繼續,這份與時間的賽跑,承載著農戶們對全年豐收的期盼,也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夏日農耕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